
非遗薪火,青春传承。10月22日,“品非遗之韵·燃薪火传承”第二届“发现长沙之美”网络视听公益作品征集展示活动复评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举行。



活动自2024年10月启动以来,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投稿作品40000余份。本届“发现长沙之美”活动由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湖南教育电视台联合主办,湖南省高校易班发展中心、铜官窑国风乐园协办,旨在汇聚千万“非遗追光人”及各类优质作品,通过对长沙非遗文化的当代诠释与创新传播,为湖湘千年文脉注入青春活力,聚力赋能长沙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评审工作秉持“公平公正、坚持原创”原则,组委会特邀全省高校学术专家、媒体嘉宾及企业代表组成专业评审团,确保评审结果的权威性与公信力。

评审会议上,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董事长朱定强致辞。他首先向出席评审的各位专家、学者及媒体嘉宾表示欢迎,向支持活动举办的各界朋友以及参与创作的师生、社会创作者致以感谢。他指出,本届活动聚焦长沙非遗数字化表达与创新传播,收到的优秀作品或以镜头记非遗时光,或以设计连古今脉络,或以公益传文化温度,更有铜官窑 “追光人” 计划,尽显新时代创作者的文化自觉与创新活力。针对复评工作,他提出三点期望:一是坚持公平公正,以作品思想性、艺术性、创新性、技术性为尺,选出有温度、有深度、有创意的佳作;二是鼓励融合创新,关注融入 AIGC 等新技术、形式突破、内容贴近时代的作品,支持青年人用当代语言讲传统故事;三是立足文化传承,以 “挖掘根脉、彰显特色” 为导向,关注扎根三湘、传递湖湘风骨的作品,让 “长沙之美” 跨越山海。
他表示,本次活动是学院践行 “无边界育人”理念、深化 “政校企行”协同,推进网络思政育人的具体实践,希望借此让创作者与受众加深对非遗的认知认同,主动传承非遗文化。最后,衷心祝愿本次评审工作顺利推进,见证优秀作品的精彩绽放!

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陈敏对评审办法作现场解读,从创作导向、主题契合、技术表现、创新力度与完整性等方面明确了评审标准。



随后,评审专家分组对参赛作品进行审阅与评议。本次活动设“时光印记”非遗影视创作、“岁月古今”非遗创意设计、“薪火传承”非遗公益实践以及铜官窑非遗追光人计划四个单元,全面呈现长沙非遗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参赛作品涵盖湘绣、铜官窑陶瓷、花鼓戏等多项非遗内容,以镜头记录匠心,以创意激活传统,展现了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多元可能。




“青年创作者们用现代视听语言诠释传统文化内涵,让非遗焕发出蓬勃生机。”评审专家表示,参赛作品既注重主题契合度与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又兼顾创意表现力与传播效果的有机统一。在这些作品中,既有对非遗技艺工艺流程的细致记录,也有对传承人坚守故事的动人讲述,更有将非遗元素与时尚设计、数字艺术相结合的创新尝试。


据悉,活动自10月15日启动初评,经复评后将在四个单元中评选出金、银、铜奖及优秀作品奖若干,并评选优秀组织单位15家、优秀指导老师20名。获奖作品将作为长沙非遗走向世界的重要文化名片,获得进一步展示与推广。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第二届“发现长沙之美”网络视听公益作品征集展示活动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平台,有效引导公众发现美、记录美、传播美,持续深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热爱,助力长沙非遗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闭幕式暨颁奖盛典启幕在即
诚邀您共同见证非遗的绚烂绽放!
点亮推送的“赞👍🏻”和“推荐❤️”
一起分享中南林涉外故事吧!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
-融媒体中心-
-THE END-
供稿 | 党政办公室龚沙
供图 | 融媒体中心杨文博 石全双 张静 倪家鑫
编辑 | 融媒体中心徐幸美
初审|蒋婷婷 陈琳
审核 | 张琳 聂永旺 龚沙
复核 | 齐程程
监制 | 党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