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纸币价格,核心是把“纸”拆成五个看得见、摸得着、查得到的维度,再跟市场实时成交“对表”。
一先看“出生”——年份、版别、冠号。同样一张第五套 1999 年 50 元,首发冠 FA 与普冠价差可达十倍;1953 年红 1 元与 1956 年黑 1 元,图案相似,颜色不同,市价差 3~5 倍。
二摸“品相”——边角锋利、无折无软、原光未流通,价格按“绝品—全品—普品”三级跳,每降一级掉价 30%~50%。肉眼难定时,用 60 倍放大镜看底纹是否断裂,侧光看有无隐性折痕。
三查“稀度”——去央行公告找发行量,去赵涌、华夏、SBP 查历年上拍量,存世量越少,价格基数越高。比如奥运纪念钞官方公布 600 万张,实际流通消耗大,裸钞 3000 元起跳,而航天钞 3 亿张,面值附近徘徊。
四比“号码”——尾 888、倒顺 123456、全同 666666,市场叫价直接按“面值×系数”开,系数看喜好,通常 8 同豹号可喊到面值 20~50 倍,但成交要看直播间当场热度。
五对“行情”——每天收盘去“一尘”“古泉”“eBay 已售”筛同品种、同品相、同分数最近三笔真实成交,去掉最高价和最低值,中间价就是当下“现金价”。如果手里的是评级币,再把 PCGS、PMG 官网拍卖结果勾选“绿色标签”成交,溢价超过 30% 即为合理区间,高出 50% 就属“情绪价”,谨慎接盘。
把年份版别、品相、存世、号码、行情五组数字拼在一起,就能在十分钟内给任何纸币估出“当天能卖多少钱”,这就是最实用、不带表格的价格辨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