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纯属虚构,戏说三国,博大家一乐)
先说句大白话:要是街亭有弹幕,当时肯定飘满“???”
姜维、魏延满血站在一旁,丞相却把一个从没单独带过兵的书生摁在C位,结果一把好牌打得稀烂。
千年之后,我们仍忍不住拍桌子:诸葛大佬,您老糊涂了?
别急,今天咱们就把这段历史当连续剧追更,一帧一帧扒镜头,看看丞相到底在盘算什么“阴间操作”。
《魏延的“狂”与姜维的“新”》
魏延,汉中分舵舵主,自带“子午谷奇谋”BGM,走到哪儿都把“老子天下第一”写在脸上。
姜维,天水新入职的实习生,虽然得过司马懿“此子断不可留”的五星好评,但工龄短得连社保都没交满。
俩人共同点:能打。
俩人区别:一个太狂,一个太新。

丞相的办公桌玻璃板下压着的座右铭是,“先求稳,再求胜”。
魏延的提案太赌,姜维的履历太薄,都撞在丞相的“风控红线”上。
换句话说:魏延是烈酒,一口下去可能直接上天;姜维是鲜啤,得先醒醒味儿。
街亭这顿饭,丞相想喝的是温开水,不惊艳,但绝不翻车。
《马谡的“人设”到底有多香?》
马谡,荆州“别人家的孩子”,哥哥马良是丞相早年的笔友,自己又是“攻心为上”理论课代表。
丞相南征时,他一句“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直接把大佬说得原地升仙,当场录进《丞相金句》。
理论一百分,嘴炮满级,还自带“诸葛迷弟”光环,丞相一看:这不就是青春版的我吗?
更关键的是,马谡缺的不是能力,而是“实绩”。
丞相心里的小算盘啪啪响:街亭任务=送分题,只要守住就封神,正好给马谡镀一层“战神金身”,回去就能升副统帅,以后北伐班子“蜀版F4”齐活,完美。
《丞相的“老父亲滤镜”碎了一地》
丞相千算万算,没算到马谡是“嘴强王者”,一上高地就飘,把兵法课笔记撕得粉碎,非要“凭高视下,势如劈竹”。
结果张郃连夜砍树搭梯子,一波流带走。
丞相在汉中开视频会议,看到战报那一刻,据说整个人静止了三十秒,连羽扇都忘了摇。
老父亲滤镜,啪,碎成渣。
《如果重来,丞相会选谁?》

我们开上帝视角,当然希望把魏延按在街亭:
“魏大将军,别整子午谷了,先守个街亭,守完给你加俩卤蛋!”
或者把姜维直接提拔:“姜小姜,别管社保年限,上!守完给你转正,配房配车!”
但历史没有外挂,丞相的顾虑放在当时,一点都不魔幻:
魏延是独狼,万一他守街亭顺手牵羊去长安,整盘棋直接变“德州扑克”;
姜维是新人,万一他首战就撞铁板,蜀中那群“老员工”立刻炸锅:“凭啥空降小毛孩?我们不用混了?”
马谡,是丞相眼里“可控”的选项,只是没想到“可控”直接变“可哭”。
《一口大锅,三人分》
街亭败了,丞相先自罚三杯,斩了马谡,也斩了自己的“老父亲滤镜”。
魏延继续回汉中骂骂咧咧:“早说我上啊!”
姜维默默在练兵场加练,把“张郃”二字写在靶心。
至于丞相,从此北伐不再“押宝”任何人,凡事亲力亲为,六出祁山,星落五丈原。
一句“悠悠苍天,何薄于我”,道尽所有:原来最大的敌人不是司马懿,而是自己那份“我以为”。
街亭那阵风,吹散了马谡的性命,也吹醒了丞相的“完美团队梦”。
后人老问:为啥不用魏延?为啥不提拔姜维?
答案特简单:
那一刻,丞相不是神,只是个想“稳中求胜”却翻车的老领导。
他赌的是人心,输的也是人心。

而我们这些千年后的看客,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自己的“街亭”到来时,别当马谡,也别学丞相的老父亲滤镜。
毕竟,历史不会给你重开一局,但生活还会给你无数场北伐。
下一把,记得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高地。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