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国家发展改革委多措并举推动民营企业深度参与“人工智能+”行动

在9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李超宣布将通过政策、资金、项目三向发力,支持民营企业深度参与“人工智能

在9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李超宣布将通过政策、资金、项目三向发力,支持民营企业深度参与“人工智能+”行动,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将进一步打破体制机制壁垒,激发民营经济创新活力。

政策赋能:构建普惠型创新生态在政策层面,发改委将推动“两重”“两新”政策向民营企业倾斜,支持国有企业向民企开放高价值应用场景。以广西丰林木业为例,其通过AI视觉质检系统实现人造板缺陷识别准确率超99%,生产效率提升40%,成为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的标杆。针对中小企业面临的算力成本高、数据获取难、技术门槛高等痛点,《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创新解决方案:推动智能算力云服务标准化,降低企业研发成本;探索公共财政资助版权内容合规开放机制,构建数据成本补偿体系;通过开源社区建设与贡献激励机制,降低技术使用门槛。

资金支持:发放“人工智能券”降成本在资金保障方面,发改委将持续发放“人工智能券”,重点补贴企业算力使用成本。据测算,通过算力补贴政策,企业使用国产算力资源的成本可降低30%以上。以上海为例,其通过建立民间投资重点项目库,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大模型训练、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已培育出如深度探索公司研发的新能源农业机器人,可在丘陵山区实现自主导航耕作,单亩成本仅1元,较传统农机降低95%以上。

项目牵引:打造应用示范标杆在项目实施层面,发改委将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人工智能中试基地建设。如辽宁金天马专用车公司通过“数字孪生+AI仿真”技术,将高强钢焊接试制周期缩短60%;营口晨光植物提取设备公司则构建了可自我进化的低温脱酚产线,实现连续化生产效率提升50%。这些项目通过“统一技术架构、统一数据规范、统一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未来展望:破解三大核心挑战尽管取得显著进展,民营企业参与人工智能仍面临三大挑战:在算力方面,需突破AI芯片能效比与算力密度瓶颈;在数据方面,需建立跨领域高质量数据集;在技术方面,需强化小样本学习、自监督学习等前沿算法研发。对此,政策提出建立人工智能开源贡献评价机制,培育智能原生企业生态,推动6大重点领域应用普及率在2027年超70%。

从政策赋能到资金补贴,从项目示范到生态培育,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系列举措正构建起民营企业参与“人工智能+”行动的全链条支持体系。随着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民营企业有望在智能经济新赛道上实现跨越式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