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创业者读《一年顶十年》:别用忙碌掩盖战略懒惰

上周陪客户谈完合作,在停车场的车里翻完了《一年顶十年》最后几页。晚风从车窗灌进来,手里的书还带着折痕 ——那些被我画了波

上周陪客户谈完合作,在停车场的车里翻完了《一年顶十年》最后几页。晚风从车窗灌进来,手里的书还带着折痕 ——那些被我画了波浪线的句子,比如“时间不是管理出来的,是选择出来的”“社交的本质是价值交换”,全是这半年来踩过坑、摔过跤后,才真正懂的道理。

作为一个开公司四年,从单打独斗到3个人小团队的创业者,这本书没给我灌 “快速成功”的鸡汤,反而像个见过世面的前辈,指着我过去的“笨功夫”说:“别瞎忙,先搞清楚该忙啥。”

最让我脸红的,是书里关于 “时间选择”的部分。去年公司扩张时,我犯了个典型的“老板病”: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怕错。早晨盯员工打卡,中午查食堂饭菜,下午跟技术部改bug,晚上还要回复客户的微信消息——一天忙得脚不沾地,可月底复盘时发现,核心的新业务拓展、大客户维护全没跟上。

直到看到书里写 “创业者要做‘甩手掌柜’,把80%的事交给别人”,我才惊觉自己把“管理者”活成了“打杂的”。

后来我试着照书里的方法改:先列 “高价值清单”——只有新业务谈判、核心团队沟通、融资对接这三件事,必须我亲自做;剩下的报销审批、日常考勤,全交给行政总监;连客户的常规咨询,也培训客服团队做标准化回复。

刚开始特别不适应,总忍不住想 “他们会不会做不好”,但硬撑了两周后,奇迹发生了:我居然有时间去跟行业里的大佬喝茶,聊出了一个联合研发的新项目;也能静下心来跟老客户深谈,把原本要流失的订单挽了回来。

现在我办公室墙上贴了张纸条:“今天你做了几件高价值的事?”每次想插手琐事时,就抬头看看——这比任何时间管理APP都管用。

书里另一个让我拍大腿的点,是 “个人品牌不是奢侈品,是创业者的生存必需品”。以前我总觉得“搞个人品牌是网红的事”,公司只要产品好就行。直到去年疫情,线下业务停了,客户找不到我们,团队也没了方向,我才慌了神。

偶然翻到书里 “让别人知道你能提供什么价值”,抱着试试的心态,开始在行业社群里分享我们做项目的踩坑经验——比如“小公司怎么用1/3预算做供应链”“初创团队如何避免股权纠纷”。

没想到才分享了三次,就有两个客户主动找过来:“看你写的东西很实在,想跟你们合作。”更意外的是,有个做投资的朋友看到我的分享,主动约我喝咖啡,后来还帮我们对接了一轮小规模融资。

现在我每周都会花两小时写一篇 “创业日记”,不搞虚的,就说真话、讲真事——客户说“看你这样,就知道跟你们合作靠谱”,团队也说“老板在外面发声,我们心里更有底”。原来个人品牌不是“装出来的”,是把自己的价值掰开揉碎了,让需要的人看见——对创业者来说,这就是最低成本的获客和建信任的方式。

还有 “执行力”那章,简直是为我这种“想太多、做太少”的人量身定做的。前年我们想做一款针对中小商家的SaaS工具,光需求文档就改了三个月——今天担心功能不够全,明天怕用户不会用,后天又觉得设计不够好看。

结果等我们终于准备上线时,发现竞品已经抢占了大半市场。书里说 “先完成,再完美,比什么都重要”,这句话像根刺扎在我心里。

今年初做新的会员体系时,我强迫自己按书里的方法来:先定 “最小可行版本”——只保留核心的会员折扣、积分兑换两个功能,花两周就上线了。上线后收到用户反馈:“积分兑换太麻烦”“想要专属客服”,我们再每周迭代一次,三个月下来,会员复购率比预期高了40%。

现在我跟团队开会时,常说 “别等万事俱备,先跑起来再说”——创业哪有什么完美的方案?都是边做边改,在试错里找到对的路。

最让我改变的,其实是书里对 “社交”的看法。以前我总觉得“创业者要多交朋友”,所以每周都要参加两三场饭局,名片收了一沓,可真遇到事时,没几个人能帮上忙。书里说“无效社交的本质,是你没有可交换的价值”,这句话点醒了我。

后来我不再盲目参加饭局,而是专注在两个垂直社群:一个是本地创业者联盟,一个是我们行业的供应链群。在群里不发广告,就帮别人解决问题 ——有人问“怎么找靠谱的物流商”,我把我们合作过的推荐过去;有人纠结“要不要招应届生”,我分享我们的培养经验。

慢慢的,群里的人都知道 “找林想能解决供应链和团队问题”。去年冬天,我们的仓库突然爆仓,急缺临时仓储空间,群里一个做电商的老板看到我的求助,立刻把他闲置的仓库借给我用——这就是价值交换的力量。现在我终于明白,创业者的人脉不是“求”来的,是“攒”来的:你帮别人多一点,别人才会在你需要时伸把手。

合上书的时候,我在扉页写了一句话:“创业不是比谁更忙,是比谁更会把力气用在刀刃上。”这半年来,我不再天天加班到凌晨,公司的业绩却比去年增长了60%;不再焦虑“人脉不够”,反而有了几个能交心的创业伙伴;不再害怕“做不好”,反而敢放手让团队试错。

《一年顶十年》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大道理,它更像一本 “创业者实操手册”——告诉你别空想、别瞎忙,把时间、精力、人脉都聚焦在“能创造价值的事”上,一年顶十年的不是速度,是效率,是方向,是不犯“战略懒惰”的清醒。

如果你的公司正卡在 “忙却没结果”的瓶颈里,如果你也总在“想做”和“敢做”之间犹豫,不妨读读这本书。它不会给你答案,但会让你看清:创业者真正该拼的,不是体力,是脑子;真正该追的,不是风口,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