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宝宝尖叫期千万别做这3件事,小心伤娃又伤心

宝宝尖叫期:这3件事千万别做!错一次可能伤娃又伤心“啊——!”清晨的尖叫划破宁静,刚端起早餐的你手一抖;超市里突然爆发的

宝宝尖叫期:这3件事千万别做!错一次可能伤娃又伤心

“啊——!”清晨的尖叫划破宁静,刚端起早餐的你手一抖;超市里突然爆发的高分贝,让你在人群中尴尬得想找地缝钻……如果你家有6-12个月的宝宝,大概率正经历“尖叫期”。这其实是宝宝语言发育的必经阶段,可很多家长的错误应对,却悄悄伤了娃的安全感和表达欲。

先明确一个关键:宝宝尖叫不是“调皮捣蛋”,而是他们的“语言练习”。这个阶段的宝宝还不会说话,只能通过控制声带发出不同分贝的声音,来探索自己的“表达能力”,有时是兴奋的宣泄,有时是需求的传递,甚至只是单纯觉得“自己能发出这么大的声音,好神奇”。但下面这3件事,很多家长顺手就做了,却可能给宝宝带来负面影响。

1. 别用“大声喝止”压制尖叫

“不许叫!再叫妈妈就不喜欢你了!”这是家长最常说的话,可你不知道,宝宝会把“尖叫”和“被否定”画上等号。他们本是在尝试“说话”,却被你的呵斥吓得不敢再表达,长期下来可能变得怯懦,哪怕有需求也不敢主动说。正确的做法是“温柔回应+转移注意力”,比如蹲下来笑着说“宝宝是不是很开心呀?我们来玩积木好不好?”,既认可了宝宝的情绪,又引导他用其他方式表达。

2. 别用“过度满足”纵容尖叫

有些家长一听到宝宝尖叫,就赶紧递零食、抱起来哄,生怕宝宝哭闹。久而久之,宝宝会发现“只要我尖叫,就能得到想要的”,从此把尖叫当成“控制家长的工具”。其实宝宝尖叫有时只是无聊,比如坐在婴儿车里久了,想让你陪他玩。这时你可以先观察他的需求:如果是饿了、困了,就及时满足;如果只是想互动,就陪他玩一会儿躲猫猫,而不是一尖叫就用物质“收买”,避免养成不好的习惯。

3. 别用“忽视冷漠”对待尖叫

还有些家长觉得“宝宝尖叫一会儿就累了,不用管”,于是自顾自看手机、做家务,完全不理会宝宝。可对宝宝来说,尖叫是在“主动找你沟通”,你的冷漠会让他觉得“妈妈不关心我”,慢慢变得缺乏安全感。哪怕你正在忙,也可以跟宝宝说“妈妈现在在洗碗,洗完就来陪你玩,你先玩会儿小鸭子好不好?”,让宝宝知道你关注着他,而不是把他晾在一边。

邻居家的宝宝曾有过严重的尖叫期,妈妈一开始总呵斥,结果宝宝越叫越凶,后来换成“温柔回应”,比如宝宝尖叫时,她就用夸张的语气说“哇,宝宝的声音真响亮,我们来比赛唱歌好不好?”,慢慢引导宝宝用“咿呀学语”代替尖叫,没过多久,宝宝就很少尖叫了,还学会了说“妈妈”“抱抱”等简单的词。

宝宝的尖叫期就像一场“语言启蒙的彩排”,家长的应对方式,直接影响着宝宝未来的表达能力和性格养成。别把尖叫当成“麻烦”,而是把它当成和宝宝沟通的机会,避开这3个误区,用耐心和理解陪宝宝度过这个阶段,你会发现,那个爱尖叫的小不点,很快就会用甜甜的话语跟你说“爱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