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专为职场会议总结设计的平板录音转文字工具

上个月我做项目周会总结时,差点没崩溃——连续3个小时的会,我一边记笔记一边举着手机录音,结束后对着1.5G的音频文件发呆

上个月我做项目周会总结时,差点没崩溃——连续3个小时的会,我一边记笔记一边举着手机录音,结束后对着1.5G的音频文件发呆,光快进听一遍就得花40分钟,逐句敲文字又用了2小时,那天加班到十点,眼睛酸得都快睁不开了。刚好晚上和朋友吃饭,聊起这事,他拍着我肩膀说:“你怎么不用听脑AI啊?我最近用它整理会议,比以前省了一半时间。”抱着试试的心态,我在平板上装了听脑AI,没想到这两周用下来,彻底改变了我对会议总结的看法。它不是那种泛泛的语音转文字工具,更像个“会议总结助手”,专门针对职场场景做了优化,连我们这种经常有跨部门、多语言的会议都能hold住。

先说说它的核心功能吧,我觉得最实用的是实时转写。第一次用是在部门例会上,我打开app点了“开始录音”,屏幕左边立刻跳出了文字,连我们经理的“川普”(四川话+普通话)都能准确识别,比如他说“这个项目要‘抓紧’”,转写出来就是“这个项目要抓紧推进,下周必须出初稿”,没有任何歧义。更绝的是多语言支持,上周和客户开视频会,对方用英文讲了15分钟,听脑AI直接同步转成了中文,我一边看文字一边记重点,完全没错过关键信息——以前遇到这种情况,我得一边听一边翻词典,还经常记不全。然后是speaker区分,这对跨部门会议太重要了。我们团队开会经常有人抢话,以前整理的时候,我根本分不清“张经理说的‘ deadline’是下周三还是下周五”,听脑AI能自动给不同发言者标序号,比如“Speaker 1(张经理):项目 deadline 定在下周三”“Speaker 2(李主管):我这边需要多两天时间”,结束后还能手动把序号改成名字,这样整理出来的总结,谁讲了什么一目了然。还有自动重点标记,这是我最爱的功能。它能通过语义分析识别会议里的关键信息,比如“必须完成”“下一步计划”“决策点”,用不同颜色标出来——红色是“紧急任务”,黄色是“待跟进事项”,蓝色是“重要决策”。上周整理季度总结会的时候,我直接把标红的部分挑出来,就是会议的核心内容,省了我好多时间。比如会上经理说“Q3的目标是完成100万业绩,每个团队必须达标”,听脑AI立刻把这句话标红,还在旁边备注“核心目标”,我根本不用再反复听录音找重点。刚开始用的时候,我对这些功能还半信半疑,觉得“AI能比人工整理得好?”但用过几次之后,我彻底服了。比如上星期的客户复盘会,一共2个半小时,以前我整理这样的会议得花3个小时,这次用听脑AI,实时转写已经把大部分内容整理好了,我只需要把speaker名字改一下,再检查一下重点标记的部分,总共花了40分钟——效率提升了大概70%,我那天居然准时下班了,回家陪孩子吃了晚饭,感觉特别幸福。当然,它也不是完美的,比如电量低的时候会有点卡顿。有一次我忘了给平板充电,开会到一半电量只剩15%,实时转写突然慢了,文字跟不上发言速度,我赶紧把平板接上电源,过了几分钟才恢复正常。还有专业术语需要提前设置,我们做技术的经常说“API接口”“算法模型”,第一次用的时候,它把“API”转成了“阿匹”,我后来在app里添加了自定义词汇,把“API”设为常用词,之后就再也没出错了。我同事小李用了之后,变化特别大。他以前特别怕做会议总结,说“每次都要反复听录音,生怕漏了什么”,现在他主动承担会议总结的任务,说“听脑AI帮我做了80%的工作,我只需要润色一下就行”。还有我们部门的王姐,经常要参加跨部门会议,她说“以前跨部门会议,我得记两本笔记,一本记自己部门的,一本记其他部门的,现在用听脑AI,直接看转写的文字,比以前轻松多了”。

其实我觉得,听脑AI最核心的价值不是“把录音转成文字”,而是把你从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以前我做会议总结,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听录音、敲文字”上,根本没精力去分析会议内容、制定下一步计划;现在有了听脑AI,我可以把更多时间放在“思考”上,比如分析客户的需求、优化项目流程,而不是做“打字机器”。如果你也像我以前一样,被会议总结搞得头疼,不妨试试听脑AI。用的时候记得先把平板充好电,提前添加专业术语,这样效果会更好。还有,会议结束后一定要及时导出总结报告,不然时间久了,可能会找不到对应的录音文件——我有一次忘了导出,后来想找的时候,翻了好久才找到,差点误了事。总的来说,听脑AI不是那种“花里胡哨的工具”,它就是实实在在帮你节省时间、减少麻烦的。我用了这两周,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会议总结也可以这么简单。如果你也想摆脱“整理会议总结”的痛苦,真的可以试试——毕竟,时间才是最宝贵的,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