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缅边境的莫艾河畔,一座被高墙铁网层层封锁的园区内,近万名来自世界各国的受害者正经历着非人折磨。这里是被国际社会称为“电诈终点站”的缅甸妙瓦底KK园区,一个集电信诈骗、人口贩卖、器官交易于一体的犯罪帝国。随着缅甸军方10月20日凌晨突袭该区域,这场持续数年的跨国犯罪黑幕终于被撕开一角。

KK园区位于缅甸克伦邦妙瓦底镇,与泰国仅一河之隔。这片曾是稻田的荒地,自2019年起在地方武装庇护下迅速崛起,成为东南亚最大的电诈聚集区之一。园区占地约2平方公里,内部分为培训区、生活区、办公区、仓库区及“多功能大楼”,甚至设有地下手术室和鳄鱼池——前者用于活摘器官,后者用于毁尸灭迹。
“从泰国入境只需6小时车程,受害者甚至不知道自己已跨过国境。”一名获救者回忆,诈骗集团通过虚假招聘、赌博陷阱等手段将人骗至泰国,再经莫艾河偷渡至妙瓦底。由于缅甸中央政府管控薄弱,克伦边防军(BGF)等地方武装为园区提供军事保护,形成“法外之地”。

KK园区的运作模式堪称“犯罪工业化”。新入园者需接受为期一周的培训,内容涵盖加密货币知识、社交软件操作、人设包装等。诈骗者常伪装成“30岁离异女白领”或“金融精英”,通过情感操控诱导受害者投资“虚拟货币”或“赌博平台”。一名获救者透露:“业绩不达标会被电击、关水牢,甚至被卖到其他园区‘循环利用’。”
更恐怖的是器官交易。园区内设“移植中心”,无法完成诈骗指标者会被抽血配型,器官明码标价:肾脏约165万人民币,心脏、肝脏等价格更高。一名中国受害者称:“我亲眼看到同伴被拖走,再也没回来。”

2025年10月,缅甸军方突袭KK园区时,发现30套“星链”卫星终端设备。此前,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已切断该区域逾2500台星链设备,但犯罪集团仍通过走私渠道维持通讯。这种技术手段使园区在全球诈骗网络中保持高效运作,甚至能实时调整诈骗话术。
“没有电和网,我们本可以瘫痪他们。”一名参与行动的军官表示,“但星链让诈骗分子像‘幽灵’一样难以追踪。”

面对猖獗的犯罪,中缅泰三国自2025年2月起开展联合打击行动。截至10月,已有超7000名涉诈人员被遣返,其中中国籍嫌疑人2876名。然而,犯罪资本正加速向菲律宾、迪拜等地转移。联合国报告显示,缅甸境内仍有数百个类似园区活跃,形成“打地鼠式”困局。
“只要地方武装和贫困问题存在,犯罪就不会消失。”泰国前总理他信透露,泰方正考虑对电诈园区断电断网,但跨国协作仍面临法律障碍。

26岁的阿勋(化名)是少数获救者之一。2024年底,他被“高薪工作”诱骗至妙瓦底,在环亚园区经历了三个月地狱。“一瓶可乐卖50元,打嗝要交‘空气污染费’。”他回忆,园区内赌博、色情、毒品泛滥,管理者甚至鼓励员工相互举报以获取奖励。
另一名受害者张浩(化名)曾是英国留学生,被以20万元价格卖给诈骗公司。“每天工作14小时,睡觉时被单手拷在床沿。”他展示的伤痕显示,未达业绩者会被用皮带抽打、关进布满钉子的水牢。

随着缅甸打击力度加强,电诈集团正将触角伸向监管薄弱的地区。菲律宾警方近期破获多个使用星链设备的诈骗窝点,迪拜也出现疑似KK园区分支机构。国际刑警组织警告,犯罪全球化使追踪难度倍增,需建立更紧密的跨国执法机制。
“KK园区不是终点,而是犯罪产业链的一环。”反诈专家指出,唯有切断资金流、技术流和人口贩卖通道,才能从根本上摧毁这一黑色帝国。
(本文综合多方信源,部分细节基于幸存者证言及公开调查报告)
背景链接
KK园区控制者:佘智江(化名唐伦凯),柬籍华人,涉非法赌博、电诈及人口贩卖,2022年被泰国警方抓捕。
地方武装角色:克伦边防军(BGF)为园区提供军事保护,换取犯罪集团分成。
国际行动:2025年2月,中缅泰联合工作组遣返超1500名非法入境外籍人员,查获星链设备30套。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