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风雨欲来,有TA在更安心!

近日,超强台风“桦加沙”无疑成为了互联网“顶流”。粤港澳大湾区的朋友们在这次风灾中苦中作乐地开启“梗图抗风模式”,展现出

近日,超强台风“桦加沙”无疑成为了互联网“顶流”。粤港澳大湾区的朋友们在这次风灾中苦中作乐地开启“梗图抗风模式”,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松弛感”。然而玩笑背后,被称为“今年以来西北太平洋最强台风”的“桦加沙”实打实的引发了暴雨、风暴潮、山体滑坡等多重灾害,不少受灾地区的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一度中断。

当极端天气来临,通信网络不仅关乎生活便利,更成为连接生命与希望的桥梁。在“十四五”期间,我国积极推进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建设,这项事业已成为国家公共安全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防灾减灾救灾效能、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方面,中国移动以“汛”为“令”,在天灾中架起通信“生命线”,为受灾群众点亮希望。

PART.01科技护航:那些能救命的应急设备

01卫星电话

堪称通信领域的“终极保障”。当地面通信中断时,它能直接连接卫星,实现通话与短信功能。无论是在救援现场,还是身处信号盲区,都能在关键时刻发挥救命作用。

02应急通信车

相当于移动信号站的“强化版本”。可迅速部署至灾区,恢复2G/4G/5G网络覆盖,并自带供电系统,成为灾区中的“通信绿洲”,保障基本通信需求。

03卫星便携基站

这是一款轻量化的“单人通信装备”,救援人员可随身携带进入灾区。仅需数分钟即可完成架设,操作简便、供电灵活,能为孤岛、山区等偏远地带快速提供信号覆盖。

04无人机通信平台

作为“空中基站”的高效载体,可突破地面条件限制,飞抵目标区域,迅速为受困人员提供通信支持。同时兼具侦察功能,实时回传灾情画面,实现通信与监测的双重用途。

PART.02筑牢防线:应急通信“移动”实践

7月25日至27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赤峰、鄂尔多斯、锡林郭勒等地陆续遭遇强降雨袭击,各地累计547处基站退服,103处光缆故障中断。

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后文简称:内蒙古移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应急保障人员携带便携式专业救援装备,星夜兼程踏上征程。内蒙古移动累计出动保障人员201余人次、车辆91辆次,调配油机101台,卫星电话5部、应急背包站2套,以最快速度、最高效率恢复通信畅通,用责任与速度筑牢汛期“通信堤坝”。

PART.03如虎添翼:卫星通信新时代

应急通信的目标是实现极端场景下的不间断连接,而这绕不开卫星与地面网络的深度融合。

就在9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移动颁发了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目前,继中国电信之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两家基础电信企业也已获得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资质,这意味着中国移动可以依法开展手机直连卫星等业务,深化应急通信、海事通信、偏远地区通信等场景应用,丰富通信服务与产品供给。

也就意味着,在获得许可后中国移动将能够更好地整合卫星与地面通信资源,构建更为完善的“空天地一体”应急通信网络。

在极端场景下,这种能力意味着生命线的保障。无论是天灾救援,还是海上救援,或是偏远离线区域通信,中国移动都将能提供更可靠的通信服务。

图源:AI

当风雨来临,当灾难突至,通信连接着的不只是声音、影响,而是生命的希望。中国移动的应急通信保障体系,正如一张无形的安全网,守护着每一段珍贵的连接。相信在未来,随着卫星通信能力的加入,这张网将织得更大、更密、更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