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龄节点。然而,不少人却在这个年龄,感到十分迷茫,不知道路该怎样走。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这样。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此时的我们,最要紧的就是学习,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有更大的竞争力。
唯有如此,我们的未来才能充满阳光!!!
常常听到人们说勤奋两个字,用它来教育人。在这个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勤奋这两字的内涵呢?
勤奋,在汉语中的意思是:认认真真做事,刻苦努力。勤奋这个词,出自清代平步青《霞外攟屑》中乾隆对官员林儁的评价,说他是“勤奋出力之员”。
在英语中,勤奋一词为:Hard Work。从字面意思来看,这个词的直观解释,就是努力工作。
看得出来,在西方国家中,勤奋应该是资本家发明的,让人们努力工作,多多产生剩余价值,以便他们能够发更多的财。
那么,到底要不要勤奋呢???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生来便拥有财富。有人要说了,有人出生在富人大院,有人出生在官宦之家,难道他们不是生来就拥有财富吗?
如果你也这样问,就是把财富和财产画上了等号。这是有失偏颇的。财产可以让人们拥有富足的物质生活,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是,想要获得财产以外的财富,必须要经过后期学习。不管是想要获得精神财富,还是做事的能力,概莫能外。
正因为这样,汉语对勤奋一词的表述,才是勤奋真正的内涵。
在汉语中 ,勤奋强调了精神层面的坚持与毅力,既是传统美德,也被视为学业和事业成功的基础,其内涵包含珍惜时间、勤于实践与思考,与懈怠、懒惰形成对立。
因此,我们的先辈对勤奋一词赋予了更多的内涵。比如,韩愈认为“业精于勤荒于嬉”;华罗庚提出了“勤能补拙是良训”;而近代的冯如,每日工作12小时以上仍坚持学习机器技术,最终成为优秀发明家。
这些实例,都印证了勤奋的特殊价值。可以这样说,勤奋就是通向财富的阶梯。
卡耐基写的《人性的弱点》中,说:“那些勤勤恳恳工作的人总是不怕找不到可以经营的强项,正如优秀的航海家总能驾驭大风大浪中的船一样。因此, 谁能不停止勤奋的脚步,谁就能够发展自己的强项,挖掘自己的潜能,成就自身的伟业。”
在勤奋的过程中,有些人虽然看起来走的慢,但却能够坚持到底。事实上,这些人,才是真正走得快的人。
比如,英国物理学家及化学家道尔顿,就把勤奋当做自己通向成功的阶梯,他从来都不承认自己是什么天才。
对于道尔顿,约翰·亨特曾评论说:“他的心灵就像一个蜂巢一样,从外表看来是一片混乱、杂乱无章,到处充满嗡嗡之声,实际上一切都整齐有序。每一点食物都是通过勤劳在大自然中精心采集的。”
事实上,许多伟大的人,不管他出生的家庭如何,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勤奋。
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的一生,就是顽强拼搏、勤奋刻苦的一生。
这些实例无一不表明勤奋的重要性。对于想成大事的人来说,勤奋是最好的资本,只要你足够勤奋就能开发自己的潜能,发现自己的强项。
在生活中,就算是一点点的进步,都是来之不易的。伟大的事业,更不可能唾手可得。
因此,那些怀疑勤奋到底有没有用的人,是无法真正理解勤奋的含义的。那些人,也注定会一事无成。
对于勤奋这个话题,你有什么话要说呢?请打在评论区,我们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