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占峰
初秋的连云港市海州区文化馆,墨香萦绕,气韵流转。“山海相连 笔墨传情——方华书画作品展”的开幕,不仅为这座海滨城市带来了一场高水准的艺术盛宴,更以笔墨为桥,让连云港的地域灵秀与人文底蕴在宣纸之上绽放出别样光彩。作为当代书画界的中坚力量,方华以数十年艺术积淀为基,将对山海大地的深情融入创作,为观众呈现出一场兼具艺术高度与文化温度的视觉之旅。

方华的艺术之路,自起步便与名家同行,浸润着深厚的传统底蕴。他字敬贤,号清溪山人,自幼师从林散之、亚明、黄养辉、萧平等书画大师。林散之的书法“散淡中见风骨”,亚明的山水画“重意趣而富生活气息”,黄养辉的书画“融中西技法于一体”,萧平的艺术“博古通今,兼擅多艺”——诸位大师的艺术精髓,如同春雨般滋养着方华的艺术根系。这份得天独厚的师承,不仅让他打下了扎实的传统书画功底,更培养了他对艺术“取法乎上”的追求,为其后续的创作埋下了“承古开新”的种子。

多年来,方华在艺术领域深耕不辍,身份的转变与积淀更让他的创作视野不断拓展。他曾任《收藏天地》主编,在与各类书画珍品打交道的过程中,得以近距离研读历代名家作品,揣摩笔墨细节与艺术脉络,这份经历让他对“传统”的理解不再局限于技法层面,更深入到文化精神的内核;现为匈牙利华人华侨书画院院长、江苏省工业合作联合会书画院院长,同时身兼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与多所院校客座教授,多重身份的叠加,让他既肩负着传播中华书画艺术的使命,也承担着培育艺术新人的责任,更能以跨地域、跨领域的视角审视创作,让作品兼具民族性与包容性。

出版《方华画集》《方华书画集》、多次举办个人书画展的经历,既是对他艺术成就的认可,也是他不断打磨技艺、梳理创作思路的过程。每一次展览、每一本画集,都是他艺术生涯的“里程碑”,记录着他对笔墨语言的探索、对艺术主题的拓展,也为此次连云港书画展的高质量呈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山海相连 笔墨传情”展览,从筹备到举办,处处体现着对艺术的尊重与对地域文化的重视。展览由海州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海州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海州区文化馆、海州区美术家协会、海州区书法家协会、连云港市收藏家协会、共同承办,江苏佳视利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连云港岚天盟农业旅游有限公司、江苏捷达健康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连云港新云谷建筑材料有限公司、一画网,更有加拿大泰来投资有限公司、广东信冶集团、北京九千堂美术馆等多家单位协办——多方力量的联动,不仅为展览提供了资源支持,更让这场艺术活动成为连接政府、艺术机构、企业与公众的纽带,彰显出连云港对文化艺术事业的重视,以及社会各界对优质文化活动的积极参与。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原院长管峻为画展题写展标,更是为此次展览增添了艺术分量。管峻的书法功底深厚,风格典雅,其题写的展标不仅是对展览的认可,更与方华的书画作品形成艺术呼应,让观众在步入展厅之初,便感受到浓厚的艺术氛围。而连云港奈斯摄影有限公司、连云港海州利泽集团海州分公司等单位的支持,也体现了本土企业对文化事业的担当,让艺术展览得以在完善的保障下顺利开展,更好地服务于市民群众。

展览的核心魅力,终究落在方华的作品之上。此次集中展出的几十幅新作,是他近年创作的精华,其中以《花果山揽胜》《连云港印象》为代表的山水画尤为亮眼。这些作品并非简单的“风景再现”,而是方华以水墨为语言,对连云港地域文化的深度解读与艺术表达。

花果山作为连云港的标志性符号,承载着《西游记》的神话传说,也寄托着当地人的文化情感。在《花果山揽胜》中,方华没有刻意追求“写实”,而是以传统山水画的“写意”笔法,勾勒出花果山的层峦叠嶂与苍松翠柏。他笔下的山石,以斧劈皴、披麻皴结合的技法,既展现出山石的坚硬质感,又蕴含着水墨的晕染之美;山间的云雾,以淡墨轻染,若隐若现,为画面增添了“仙气”,恰如其分地呼应了花果山的神话意蕴。而《连云港印象》则更具“生活气息”,作品中不仅有连云港的山海风光,还融入了渔港、村落等元素,方华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渔民劳作的场景、村落的宁静氛围,让观众在感受山水之美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连云港的人文温度。

方华的创作,始终遵循“以笔墨为骨,以文化为魂”的原则。他的笔墨技法源于传统,却不被传统束缚——在继承林散之、亚明等大师笔墨精髓的基础上,他融入了自己对地域风光的理解,让笔墨既有“古意”,又有“新意”。例如,在表现连云港的海水时,他突破了传统山水画“以淡墨代水”的手法,而是以浓淡不一的墨色、流畅的线条,勾勒出海水的波澜壮阔,既保留了水墨的韵味,又展现出大海的雄浑气势。这种“承古开新”的笔墨语言,让他的作品既能被传统书画爱好者认可,也能吸引年轻观众的目光。

更重要的是,方华的作品始终与“地域文化”紧密相连。他并非“走马观花”式地描绘连云港风光,而是在深入了解连云港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后,将这些元素融入创作。在他的作品中,山海不仅是“风景”,更是承载着连云港人记忆与情感的“文化符号”;笔墨不仅是“技法”,更是传递地域文化精神的“载体”。观众在欣赏作品时,看到的不仅是一幅幅精美的山水画,更能透过笔墨,感受到连云港的历史厚度、人文温度与地域特色——这正是此次展览“山海相连 笔墨传情”主题的核心内涵。

对于海州群众而言,此次展览更是一次难得的“文化盛宴”。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接触传统书画艺术的机会有限,而此次展览将高水准的书画作品“送”到群众身边,让大家无需远行,便能近距离感受水墨艺术的魅力。家长带着孩子走进展厅,孩子在作品前好奇地询问“这画的是花果山吗”“为什么墨色有深又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艺术熏陶;老年人在作品前驻足良久,回忆着连云港的过往变迁,感慨着家乡的发展;年轻上班族在周末抽出时间观展,在墨香中放松身心,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场展览,早已超越了“艺术展示”的范畴,成为一次“文化普及”“情感共鸣”的活动。

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当下,方华的书画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它为传统书画艺术的“当代传播”提供了新思路——传统书画并非“束之高阁”的艺术品,而是可以与地域文化结合、与大众生活贴近的文化资源。通过将地域风光、人文故事融入创作,传统书画能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吸引更多人关注、喜爱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它也为“地域文化的挖掘与传播”提供了新路径——地域文化的传播,不仅可以通过文字、影像,还可以通过书画等艺术形式。方华的作品,以艺术的方式将连云港的地域文化推向更广阔的舞台,让更多人了解连云港、喜爱连云港,这对于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这个初秋,走进海州区文化馆,赴一场“墨色山海之约”,成为许多海州群众的选择。在方华的作品前,人们放慢脚步,细细品味笔墨间的山水之美,感受笔尖流转的诗意,也在心中种下对传统文化、对家乡的热爱。而方华以笔墨为媒,连接山海与人文、传统与当代的尝试,也为当代书画艺术家提供了借鉴——艺术创作,唯有扎根传统、贴近生活、融入文化,才能真正“传情”,才能真正被观众认可,才能真正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道路上发挥作用。

“山海相连 笔墨传情”,方华的书画展虽有落幕之时,但它所传递的艺术魅力、文化精神,却会在海州群众的心中留下印记,也会在连云港地域文化与传统书画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张占峰
2025年9月于京华云海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