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哥,涨工资咯!”
“要得要得,好久发的嘛?”
“上个月就到账咯,你喃?”
“我……?哦豁,可能莫我的份。”
莫笑!这对话硬是像在办公室头摆龙门阵——隔壁工位的小张上周偷偷给我摆,今年办公室头十有八九都涨了工资,就我个“老黄牛”稳起没动。我听起心头咯噔一哈,突然想起前天晚上又熬到凌晨两点改方案,第二天顶着熊猫眼去打卡,领导还问“小王最近状态咋个蔫耷耷的”。
你们晓得不?我这人从小就是个“闷墩儿”——读书时候老师喊“劳逸结合”,我偏要熬通宵背书;进公司头几年领导说“年轻人别太拼”,我反而更卯起劲儿干。现在倒好,活脱脱成了个“工作永动机”:早上八点到公司,泡杯茶就开始钻业务,中午盒饭端到工位边啃边改PPT,下午开个会顺带把明天的活儿也安排了,晚上同事些喊“走嘛吃火锅”,我头都不抬:“你们先切,我把这点收个尾”。
老辈子常说“人哄地皮,地哄肚皮”,我倒好,硬是把公司当自留地,把自己当老农民——天天起早贪黑伺候那些表格数据,结果呢?人家田坎头玉米棒子结得又大又实(涨工资),我这块地累得弯了腰,收成反倒没见涨。
有回我妈从万盛乡头打电话:“幺儿,你晓得不?你王嬢嬢屋头幺妹儿,上班朝九晚五,下班跳坝坝舞,周末还带孙孙逛公园,脸上红扑扑的,看着多滋润!”我嘴上应着“要得要得”,心里头却嘀咕:“她们懂个铲铲!我多做点项目,多学点本事,以后才有奔头嘛!”
结果嘞?今年调薪名单一出来,我盯着电脑屏幕看了足足三分钟——密密麻麻的名字里,愣是没找着我。领导后来找我谈话:“小王啊,你工作态度没得说,但公司现在要‘精准激励’,你这些活儿虽然做得多,可都是‘常规动作’……”
我突然想起老汉以前在煤矿上头说的老话:“蛮力挑煤炭,不如巧劲儿选矿脉。”我这二十多年,硬是把自己当成了个“人肉发动机”,加班加得比厂区烟囱冒的烟还勤,结果呢?别人在学新技能、攒人脉、搞副业,我却在重复昨天的活路,连涨工资的筹码都没攒够。
上个月回万盛老家,路过老街口看到个修钟表的老师傅。他桌上摆着个老怀表,指针走得慢悠悠的,可几十年都没走过岔路。我跟他摆龙门阵:“师傅,你一天修那么多表,不累嗦?”他抽口叶子烟,慢吞吞地说:“急啥子?表芯要慢慢调,日子要慢慢过,该紧的时候紧,该松的时候松,表才走得长远。”
各位万盛的兄弟姐妹,听我一句劝:莫学我当那个“拼命三郎”——工作是挣饭吃的工具,不是捆住自己的枷锁。从明天开始,我打算试试这几招:
下班就把工位清空(哪怕文件堆成山,先回家吃口热饭);
晚上十点后手机调静音(老板找不到我,地球照样转);
每周留半天给自己(去爬黑山谷,或者约老友喝盖碗茶)。

老话说“细水长流,慢火熬汤”,我们这些在职场头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骨头,与其把自己熬干了换不来半句夸,不如学学那口老铁锅——火候到了,自然香;日子稳了,自然甜。


你在职场头是不是也当过“拼命三郎”?评论区摆一摆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