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中国拒绝技术分享后,越南跪求日本接盘,网友:这钱花得值吗?

在东南亚基建竞赛中,越南南北高铁堪称 “最魔幻项目”。这条计划连接河内与胡志明市的 1541 公里铁路,自 2001 年

在东南亚基建竞赛中,越南南北高铁堪称 “最魔幻项目”。这条计划连接河内与胡志明市的 1541 公里铁路,自 2001 年提出至今已耗 25 年,造价从 560 亿美元飙升至 670 亿,却仍停留在纸面上。如今越南再次 “跪求” 日本接盘,背后暴露的不仅是技术短板,更是一场地缘博弈的缩影。一、技术白嫖?中国拒绝当 “冤大头”

越南对高铁技术的执念近乎偏执。2025 年 7 月,越南副总理陈红河在中越会谈中明确要求:“中方参与项目必须包含技术转让条款,让越南掌握核心能力。” 这种 “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的逻辑,直接触怒中国。

中国高铁技术是历经 30 年自主研发的结晶,从 CRH380 到复兴号,每一步都倾注了万亿级投入。反观越南,既无技术积累,又缺乏产业链支撑,却妄图通过单一项目实现 “技术跳跃”。更关键的是,越南要求中方承包商仅占 50% 工作量,且 70% 劳工需为越南人,这种 “以市场换技术” 的算盘,在中国看来无异于 “空手套白狼”。

相比之下,印尼雅万高铁项目堪称典范。中国不仅承担全部建设,还培训印尼工程师,将零部件生产逐步转移至当地。这种 “授人以渔” 的模式,建立在印尼愿以市场深度绑定中国的基础上。而越南一边索要技术,一边与日韩欧眉来眼去,甚至要求中方退出项目主导权,最终只能自食恶果。

二、日本接盘?670 亿天价背后的 “陷阱”

面对越南的反复无常,日本虽再次入局,却暗藏玄机。2024 年 11 月越南国会通过的 670 亿美元预算中,日本仅承诺提供约 30% 的低息贷款,其余资金需越南自行承担。这意味着越南需拿出年 GDP 的 12% 投入铁路,远超其财政承受能力。

日本的算盘打得精明:通过输出新干线技术,既能巩固东南亚影响力,又能带动三菱重工、日立等企业的设备出口。但历史教训历历在目 —— 泰国曼谷 - 清迈高铁项目因日本成本超支、工期拖延十年,最终沦为 “龟速铁路”。如今越南项目造价更高、技术标准更复杂,日本能否避免重蹈覆辙?

更致命的是,越南国内基建环境堪称 “基建地狱”。土地征收程序冗长,环保组织频繁阻挠,胡志明市地铁一号线 20 公里修了 11 年的 “壮举”,已预示南北高铁的坎坷命运。日本承包商若强行推进,极可能陷入 “资金黑洞”,最终被迫要求越南追加投资,上演 “越南版印度高铁” 的闹剧。三、2035 年通车?三大死局无解

尽管越南政府信誓旦旦要在 2035 年建成高铁,但现实困境难以逾越:

资金缺口大如黑洞:670 亿美元相当于越南外汇储备的 80%,若国际融资受阻,项目随时可能烂尾。

技术依赖埋下隐患:越南缺乏高铁运维经验,即便建成也需长期依赖日本专家,沦为 “技术殖民地”。

地缘博弈的牺牲品:越南试图在中美日之间 “骑墙”,却忽视了基建项目的政治属性。中国若全面收紧对越投资,日本独木难支,项目或将彻底搁浅。

四、越南的 “高铁焦虑” 从何而来?

越南对高铁的痴迷,本质是对 “现代化” 的焦虑。看到中老铁路通车后老挝经济增速飙升,越南急于通过高铁打通南北两大经济圈,争夺东南亚物流枢纽地位。然而,这种 “弯道超车” 的野心,却忽视了自身经济基础的脆弱性。

越南人均 GDP 不足 4000 美元,基础设施建设本应优先升级现有铁路网。但越南政府为了政绩,强行上马高铁项目,甚至否决 “翻新旧铁路” 方案,最终陷入 “建不起、用不起、还不起” 的恶性循环。

一场注定失败的豪赌

越南南北高铁项目,是发展中国家 “基建冒进” 的典型样本。当技术依赖、资金短缺、政治摇摆交织在一起,670 亿美元的投资终将成为 “水中月”。对于越南而言,与其幻想通过高铁跻身发达国家行列,不如脚踏实地完善基础交通网络,避免重蹈斯里兰卡科伦坡港的覆辙。

你认为越南高铁项目最终能否建成?若中国改变策略参与其中,能否打破僵局?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