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郑州中心城区“一主一城”的重要组成部分,郑州航空港的专项规划走在了前面,继道路系统、绿地系统、社会福利设施、体育设施布局、中小学布局、城市更新、防灾和应急避难场所、消防等专项规划之后,又迎来新的专项规划。

从郑州航空港区官网了解到,《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近日正式进行批前公示,来看核心规划内容。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2024-2035年)规划简介
一、规划范围及期限
规划范围:航空港区全域,总面积为747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2024年—2035年。其中近期为2024年—2027年,远期为2028年—2035年。
二、规划对象
规划对象为建筑垃圾,包括新建、扩建、改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他废弃物,不包括经检验、鉴定为危险废物的建筑垃圾。根据《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标准》(CJJ/T134-2019),建筑垃圾分为工程渣土、工程泥浆、拆除垃圾、装修垃圾、工程垃圾五类。

三、规划目标
遵循“减量化和资源化优先、以无害化为基础”的总体要求,科学规划航空港区建筑垃圾从源头到处置的全过程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源头分类、资源利用、无害化处置的建筑垃圾全过程分类收运处理体系,促进形成链条完整、环境友好、良性发展的建筑垃圾产业体系,健全建筑垃圾治理体制机制,构建从产生到消纳的全过程信息收集和智能监管系统,实现各类建筑垃圾的全程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使航空港区建筑垃圾治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和河南省示范水平。
四、规模预测
2027年,航空港区建筑垃圾总产生量约1079.9万吨/年,其中工程垃圾约51.9万吨/年,拆除垃圾约57.5万吨/年,装修垃圾约29.5万吨/年,工程渣土与工程泥浆约941万吨/年。
2035年,航空港区建筑垃圾总产生量约917.5万吨/年,其中工程垃圾约51.9万吨/年,拆除垃圾约57.5万吨/年,装修垃圾约55.4万吨/年,工程渣土与工程泥浆约752.7万吨/年。

五、规划主要内容
(一)源头减量规划
开展绿色策划,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实施新型建造方式,采用新型组织模式;实施绿色设计,树立全生命周期理念,提升设计质量;推广绿色施工,编制建筑垃圾处理方案,做好设计深化和施工组织优化,强化施工质量监管,提高临时设施和周转材料的重复利用率。
加强过程管控。工程渣土通过项目地块内竖向的合理布置,尽可能实现基坑土方的就地平衡。工程泥浆,在施工前期,应积极研究创新施工工艺,减少废弃工程泥浆的产生。工程垃圾和拆除垃圾,优先源头回用,建设施工单位应建立垃圾分类收集与存放管理制度,实行分类收集、分类存放、分类处置。装修垃圾,在装修垃圾收运体系完善后,应加强源头装修垃圾分类堆放,在源头垃圾投放收集过程中实现部分装修垃圾源头回收利用,也可实现装修垃圾源头减量。
(二)收集运输规划
规划航空港区建筑垃圾按照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工程垃圾、拆除垃圾、装修垃圾五大类进行分类收运,遵循“分类收集、密闭运输”的基本要求,由通过核准备案的建筑垃圾清运企业进行收集运输。根据航空港区的实际情况,规划提出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工程垃圾、拆除垃圾和装修垃圾的收运模式,工程垃圾、拆除垃圾、装修垃圾采用直运为主、转运为辅的模式,可采取预约收运的措施。工程渣土应优先就地回填和异地利用消纳,暂时没有回填途径可进行中转调配。
针对五类建筑垃圾,规划提出装修垃圾收集点、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存放点、转运调配场、渣土(泥浆)中转场等收运设施设备,其均应结合航空港区实际情况及国家、省的相关标准设置,应满足主管部门的管理要求。
(三)利用及处置规划
规划工程渣土采用工程回填、场地平整、堆山造景、建材利用等多元协同处置模式,进行动态消纳,实现土方平衡。工程泥浆通过就地干化预处理后纳入工程渣土处理体系。拆除垃圾采取现场就地处理和集中处理的模式进行资源化利用。工程垃圾优先源头回用,无法直接利用的进行集中资源化。装修垃圾进入资源化利用基地进行分类处理。
规划航空港区建设2座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基地。其中,改扩建北区现有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基地,规范手续和运营管理,总处理规模为104万吨/年,总占地面积约为105056平方米;新建南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基地,位于马庄村北侧、徐州路东侧,总处理规模为77万吨/年,总占地面积约为84000平方米。
(四)存量治理规划
由航空港区生态环境和城市管理局(综合行政执法局)统筹协调存量建筑垃圾治理工作,乡镇(办事处)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组织实施本辖区建筑垃圾综合治理工作。存量建筑垃圾实施清单管理,做到“一点一方案”,逐一整改。

(五)污染环境防治措施
规划提出建筑垃圾产生-收集-运输-处理环节的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相关要求,包括大气、噪声、水环境、土壤、生态保护、环境管理与监测、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等。
(六)监督管理规划
建议加强区、乡镇(办事处)两级政府的组织领导和部门协作,完善区、乡镇(办事处)的事权分工,明确各级工作职责与重点,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建议由管委会召集各相关职能部门成立建筑垃圾管理工作专班,逐步完善污染者付费、源头减量、核准备案、联合执法等管理制度,完善智慧化监管和突发应急预案管理。
(七)近期建设规划
近期要重点推动政策体系建设,深化存量治理,加强监督管理,完善收运处理体系建设和提升信息化治理水平。航空港区建筑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建设项目近期投资估算约为11300万元,包括新建4处工程渣土(泥浆)中转场,新建南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基地(“十五五”期间),完善建筑垃圾信息化平台。

(八)规划保障
为保障建筑垃圾治理工作顺利推进,规划从政策体系、组织机制、资金保障、土地保障和技术保障等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的保障措施。
转自郑州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