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出行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场景:目的地不远不近,走路嫌累、打车嫌贵,这时耳边突然传来 “靓仔 / 靓女,去哪?我送你” 的招呼 —— 这些主动揽客的,正是大家常说的 “拉客仔”,他们的座驾多是电动二轮车。看似方便省钱的选择,实则藏着致命风险,深圳交警近期就用真实案例敲响了警钟。

近日,深圳交警曝光了一起电动二轮车拉客引发的惊险事故:驾驶人李某驾驶电动二轮车载着乘客韦某、卢某,在宝安区某路段行驶时,与闵某驾驶的小型轿车发生猛烈碰撞。公共视频清晰显示,事发地就近就有斑马线,李某却偏要在机动车道内行驶,且当时交通信号灯已亮红灯。碰撞瞬间,两名未佩戴安全头盔的乘客直接被甩飞,其中一人更是摔出了约一米远。如此漠视交通规则的行为,无疑是拿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冒险,看完这一幕,你还敢轻易坐上 “拉客仔” 的车吗?
这起事故再次提醒大家:非法营运的 “黑摩的”,真的碰不得!这类车辆的隐患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多数经过私自改装,车辆技术条件不达标,安全性能无法保障;二是驾驶人常无视交通规则,闯红灯、逆行等危险驾驶行为频发;三是车辆普遍未购买相关保险,一旦发生事故,乘客的医疗费用和合法权益根本无从保障。
针对这类非法营运行为,深圳交警也明确了严格的处罚标准:
若拉客人员存在 “聚集兜客揽客”,或 “有非法营运前科再次被查获” 这两种情形,将按 “扰乱公共场所秩序” 依法实施拘留;
对从事非法营运、影响社会秩序与安全的超标电动自行车,交警会依法扣留车辆,并处以 2000 元罚款。

除了警惕非法营运电动车,电动自行车也是不少市民日常出行的选择,骑行时这 6 点安全注意事项必须牢记:
1. 严守车道,不抢不闯机动车走机动车道,非机动车走非机动车道,这是基本规则。电动自行车被称为 “肉包铁”,缺乏足够的安全防护,一旦与机动车抢道相撞,后果如同 “鸡蛋碰石头”。骑行时除了按道行驶,还要控制车速、避免曲线行驶;转弯前需提前减速并伸手示意,通过人行横道时必须下车推行。
2. 正确戴盔,守护头部头部是人体最脆弱且易受致命伤害的部位,一旦发生事故与路面撞击,极易出现颅骨骨折、颅内出血等危险。“戴头盔” 不等于 “正确戴头盔”,正确步骤如下:① 先量头围或试戴确定尺码,佩戴前将头盔后部调节器调至最大;② 保持头盔水平佩戴,既不能前仰(无法保护前额),也不能后翘(遮挡视线且无法保护头部后侧);③ 旋紧调节器,确保头盔不晃动且佩戴舒适;④ 调整两侧织带黑色分叉扣高度,让耳朵正好处于前后织带中间;⑤ 调节下巴插口长度并扣紧,以下颚处留有一指空隙为宜。
3. 遵守信号,安全通行在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需按信号灯指示下车推行、走斑马线,尽量缩短在马路上的逗留时间;在无信号灯的路口,要仔细观察路况,确认安全后再通行。切勿图一时之快闯红灯,侥幸心理最终只会让自己吃亏。
4. 认清盲区,主动避让所谓 “盲区”,是指驾驶员在正常驾驶位时,视线被车体遮挡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区域,尤其是大型车辆,盲区范围更广。很多事故都因盲区引发,部分行人或骑行者总抱有 “车能看见我”“车会礼让我” 的想法,即便身边有大型车辆仍强行抢行,最终往往伤亡惨重。骑行时必须摒弃这种想法,遇到大型车辆转弯,绝不能抢行或超越。
5. 拒绝非法营运,规避风险非法营运电动车辆不仅会给驾驶人自身增加风险,更是对乘客的不负责任。再次提醒,遇到 “拉客仔” 主动揽客,一定要坚决拒绝,不要为了一时方便拿生命冒险。
6. 酒后禁驾,守住底线“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 的规则,同样适用于电动自行车。酒精会影响判断力和反应能力,酒后骑行电动自行车极易引发事故,生命只有一次,绝不能因疏忽大意酿成悲剧。
总之,交通安全无小事,无论是搭乘还是骑行电动自行车,都要时刻绷紧安全弦,坚决杜绝违法行为,别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