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肠癌患者排脓用到这个方

《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中记载一个是排脓散方,一个是排脓汤方排脓散方组成:枳实十六枚,芍药六分,桔梗二

《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中记载一个是排脓散方,一个是排脓汤方

排脓散方组成:枳实十六枚,芍药六分,桔梗二分。上三味,杵为散,取鸡子黄一枚,以药散与鸡子黄相等,揉和令相得,饮和服之,日一服。现代参考剂量:枳实10克,白芍10克,桔梗10克。上三味,以凉水500mL浸一小时,煎取100mL,加入鸡子黄一枚,温服。加水再煎一次温服。按照经方派辨证:枳实、芍药主治在阳明,桔梗主治在少阳,故本方证当属少阳阳明合病证。

胡希恕先生临证经验排脓散有方无证,当属通治方。排脓散方中以枳实芍药散为基础,枳实行气,芍药入血排脓,再加桔梗排脓,排痰之力更强。后文提到妇人腹痛,以枳实芍药散行气止痛,若服枳实芍药散后腹痛不,定是腹中有瘀,则用下瘀血汤,可见排脓散用于气滞腹痛而内有痈脓者最为恰当。方中之药,无大寒大热,十分平稳,临床寒证热证都可加减应用。

排脓汤方组成:甘草二两,桔梗三两,生姜一两,大枣十枚。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温服五合,日再服排脓汤(甘草、桔梗、生姜、大枣)也是一般排脓的通用方,排脓汤有利于上焦的排脓,有热可加蒲公英、连翘等解热消炎药。薏苡附子败酱散也是一个治痈脓的方子,比排脓汤更有祛瘀之功,虽然扶正用的是附子,但薏苡附子败酱散用之太过,则伤阴容易陷于阴虚。

医案一:邱某,男,55岁,肠癌患者,长期腹痛,经常便血,后经临床检查为肠癌中晚期,由于患者本人坚持不愿手术,西医保守治疗效果不佳,遂求助中医辨证治疗,根据患者便脓血这一指征,给予排脓散原方治疗:炒枳实10克,白芍15克,桔梗15克。上三味,以凉水500mL浸一小时,煎取100mL,加入鸡子黄一枚,温服。续水再煎一次温服。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患者症状逐渐得以缓解,腹部疼痛大幅减轻,脓血便由刚开始的量多逐渐减少,后来完全消退,患者精神状态明显好转,本案为临证用方显著变化的案例。

通过大量病案反复验证,排脓散与或者做成汤剂的独特功效令人满意。

例如:一位38岁的女性患者因右侧颈部发现一个核桃大小的肿块前来就诊。患者神情焦虑,担心是恶性病变。经过详细检查,发现肿块按之柔软,无疼痛,周边无粘连,局部皮肤无异常。舌暗红,苔薄白,脉浮滑。

采用排脓散及汤进行治疗,处方为白芍15克,桔梗10克,枳实12克,甘草10克,红枣5枚,生姜三片,水煎服,日一剂,分二次服。仅仅四剂后,患者复诊时肿块已经消除大半,再进三剂后完全消失。此案再次对排脓散及汤的疗效有了更深的认识。

再有一例重舌患者,其独特的症状表现令人难忘。一位29岁的女性患者产后10个月,因休息不足导致舌下肿块,肿块无疼痛、无出血、无脓头,伴有恶寒,饮食偏凉则易腹泻。舌质淡红,苔黄,脉沉细。

患者曾多次医院就诊,均建议手术治疗,但因不愿意手术而来求诊。决定采用排脓散及汤进行治疗,处方为白芍10克,桔梗10克,枳实6克,甘草6克,红枣15克,生姜三片,水煎服,日一剂,分二次服。七剂后,患者重舌已除,舌下肿块消失,效果显著。

多年临床观察证实,排脓散类方剂在治疗实践中展现出显著的综合疗效,不仅适用于体表化脓性肿物,还能广泛应用于多种疑难杂症,如直肠溃疡、肺坏疽、脑肿瘤等。排脓散及汤的用药简单,但疗效显著,体现了中医经典方剂的精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