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以为萧敬腾只是来西安旅个游吗?
9 月底的西安,本应是秋高气爽的好天气。可谁曾想,那台湾歌手萧敬腾,一脚踏进这座历经千年的古都,天气瞬间就换了副模样。
萧敬腾现身华清宫观看《长恨歌》
9 月 29 日,萧敬腾现身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参观游览,当天下午还来到华清宫观看《长恨歌》表演。这位走到哪儿下到哪儿的"雨神",这次让西安体会了一把什么叫真正的秋雨绵绵。
10 月 4 日西安市气象台发布预报,全市出现中雨,南部山区局地大雨。巧的是这恰好就是萧敬腾到访西安之后的日子。
网友们坐不住了,都跑到他的社交媒体下面留言。有人开玩笑说,兵马俑这下要发霉了。还有人调侃,华清宫的温泉,水本来已经够多了,这下整个景区都要变成水上乐园了。
10 月 6 日,萧敬腾在直播中自嘲说自己被"赶"出了西安,虽然没被明说,但被告知"你再待下去,兵马俑都潮了"。
好像那些守护着古都历经千年的兵马俑们,正朝着萧敬腾投射出幽怨的目光。土俑最为惧怕的是什么?自然是潮湿。文物保护专家们耗费了那么多的心力来控制温湿度,不过“雨神”一来工作量又得翻翻了。
说起萧敬腾的“雨神”体质这件事已然不是一日两日形成的。早在 2013 年,他的这个外号便已在华语娱乐圈中响亮传开。无论是在北京,还是上海;无论是在台北,还是香港,只要他现身之处,天空仿佛跟他有了约定一般,定然会飘落雨滴。
有数据统计显示,在他参加的大型活动中,遇雨的情况,其概率高得令人惊讶。这种奇异的巧合,让人不由得要去思索,他到底是否真的拥有某种特殊的体质呢。
有意思的是,萧敬腾自己对于这个称号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起初他实际上蛮抵触这个称号的,觉得这仿若一个消极的标签。
可渐渐地,他发现观众们并没有恶意,反而将这视作一种有趣的文化现象而予以对待。于是他索性顺水推舟,开始在社交媒体上自我打趣,把“雨神”这个身份,演绎成了自己的人设。这种自嘲的态度,反倒为他赢得了更多的粉丝。
但这次在西安之行中,明显地玩得非常糟糕。国庆、中秋假期期间,华西至黄淮一带持续有雨,而西安恰恰处于这个降雨区域。萧敬腾的到来,就如同给这场秋雨增添了一份力量。
游客们本想趁着假期,好好地逛逛古城,结果雨伞却成了标配。本地商家,倒是乐呵得,开了花雨伞生意,直线地上升。可那些计划爬华山、逛城墙的游客,就悲催了,湿漉漉的天气,让整个行程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西安人对这事儿的反应确实挺有意思。有的网友说,要不把萧敬腾请到干旱地区去进行巡演呢?说不定就能解决当地的缺水问题啦。还有人建议,让他专门去那些需要降雨的农业区走一走,那效果可比请龙王爷还灵验呢。
从气象学角度来看,“萧敬腾走到哪儿就下雨”这一现象,是一种巧合。他的演出以及行程,主要集中在春、夏、秋这三个季节,而这些时段本身,降水就较为频繁。加之他身为公众人物,活动范围广泛,且遍布各地,故而碰到降雨天气的概率,相对而言会更高一些。
可人们偏偏爱这种神秘主义的解读,把单纯的概率事件,硬是赋予了超自然色彩。
这种现象背后,其实反映出了当代人的一种集体性的娱乐心态。在快节奏的生活当中,大家需要一些既轻松又有趣的话题来加以调剂。萧敬腾的“雨神”这一身份,恰恰满足了这样的需求。它不牵涉任何敏感的话题,完全是一种没有什么危害的调侃,让人们在茶余饭后有了可谈论的内容。
对于萧敬腾本人来讲,这个标签,现今已然变成他个人品牌的一部分。每当他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观众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去留意一下天气状况。
这种关注度,是多少明星求之不得的。虽然偶尔会给他的行程带来些麻烦,但从营销角度看,这绝对是一笔无形资产。
不过这次西安之行的调侃,也给旅游业提了个醒。假期天气对游客体验的影响实在太大了。一场秋雨,可能就让精心策划的旅行泡汤。
景区以及旅游部门需更为多地去思考,在那恶劣天气之下,究竟该如何依旧能够给游客给予良好的体验呢?譬如增加设置室内的参观项目,亦或是提供更为完备的雨天服务设施。
说到底萧敬腾被“赶”出西安这事儿,不过是一场全民参与的玩笑。它让我们看到了,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也看到了,大众娱乐心态的转变。
一个无伤大雅的梗,能在短时间内发酵成热门话题,这本身就很有意思。
至于兵马俑会不会真的受潮?文物部门自然有专业的保护措施。那些在地下沉睡了千年的陶俑,早就经历过无数次降雨侵袭,也不差这一回。
倒是萧敬腾,下次再来西安,可能真得挑个晴天了。
参考资料:
确认是他!知名歌手现身西安景区·原点新闻·2025-10-01 17:35 发布于陕西西安广播电视台官方账号
未来三天陕西大部地区仍有降水 局地暴雨且能见度较低·2025-10-04 16:58·来源: 陕西日报
#萧敬腾#兵马俑#西安#雨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