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的部门会差点让我崩溃—作为“固定纪要人”,我抱着电脑边听边敲,老板说“Q3要把用户留存率提15%”,运营同事插了句“得先优化注册流程”,我刚记下前半句,产品经理又抛了个“归因模型迭代方案”,等我反应过来,已经漏了三个重点。散会时屏幕上全是零散的关键词,我对着录音回放整理到凌晨1点,结果领导看了说:“重点不突出,责任人没标清。”那一刻我差点把电脑摔了—明明拼尽全力,怎么还是做不好?
直到同事小夏把听脑AI推给我时说:“你那老方法早out了,试试这个,我上周用它记销售会,散会直接出纪要,领导都夸专业。”我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下了APP,没想到第一次用就“真香”到拍大腿。
先说最救我的实时录音转文字+发言人区分。上周四又开部门会,我提前打开听脑AI,点了“开始录音”—神奇的事发生了:屏幕上同步跳出文字,老板的声音刚落,“Q3核心目标:用户规模破10万”就弹出来了;运营小琳说“要做拉新活动”,文字后面自动标了她的名字;连平时说话像蚊子的技术小哥,他那句“接口要下周才能通”也被清晰转出来。散会时我看了眼屏幕,整整5页文字,每个发言人的观点都分的明明白白,没有一个遗漏—要知道我之前手动记,顶多能写一半内容,还常把“归因模型”错写成“归音模型”。
更绝的是智能会议纪要。以前我整理纪要,得把口语化的“那个啥”“反正”全改成书面语,还要自己抠“目标、行动项、责任人”。但听脑AI直接帮我把“我们下星期搞个活动吧”转成“计划于下周三启动「夏日拉新」活动”,还自动生成结构化框架:【核心目标】用户规模破10万;【行动项】运营组负责活动策划(小琳)、技术组完成注册接口优化(小张);【时间节点】下周二前提交方案。我当时盯着屏幕愣了3秒—这不就是我梦寐以求的“专业纪要”吗?以前要2小时整理的活,现在2分钟就搞定,我甚至敢在散会时直接把纪要发群里,领导回复“这次写得很清楚”时,我差点感动到哭。
还有多语言处理,直接解决了我和跨境团队沟通的痛点。上周五和日本供应商开视频会,对方说日语我完全听不懂,以前得靠翻译软件来回切,还常翻错。但听脑AI直接把日语转成中文:“希望缩短交货周期至15天”“需要增加质检环节”,我对着文字就能和对方聊,甚至还能一键把我的中文回复转成日语发过去—全程没卡壳,对方都夸“沟通效率高了好多”。更惊喜的是它还支持19种方言,上周和广州的渠道商聊,他一口粤语我半懂不懂,听脑AI直接转成普通话,连“俾个折扣啦”(给个折扣吧)都准确识别了,比我学了半年的粤语还灵光。
最让我觉得“贴心”的是AI问答与创作。比如会议结束后,我突然想确认“技术组的接口 deadline”,直接在APP里问:“刚才技术小哥说的接口完成时间是什么?”AI立刻把相关内容挑出来:“技术组需在下周前完成注册接口优化(小张)”;要是我要写周报,直接说“把这次会议的行动项转成周报内容”,它立刻生成:“本周参与部门Q3目标会议,明确Q3核心目标为用户规模破10万,负责跟进运营组拉新活动策划(责任人:小琳),需下周二前确认方案。”—这不就是我要的周报内容吗?省得我再把纪要里的内容“拆东墙补西墙”。
后来我查了下它的技术,才明白为什么这么好用:双麦克风降噪是真的牛—主麦收人声,副麦抓空调声、键盘声这些噪音,上次会议室空调开得超大声,我本来怕录不清,结果转出来的文字连老板说的“转化率提升5%”都清清楚楚;DeepSeek-R1技术确实不是吹的,语音转文字准确率95%+,我对比过10次录音,只有1次把“归因模型”错写成“归音模型”,还是因为技术小哥说得太快;还有动态增益调节,针对说话轻的人自动调灵敏度,比如技术小哥平时说话像蚊子,以前用手机录音根本听不清,听脑AI却能把他的“接口要下周通”转得明明白白。
最直观的变化是效率:以前整理会议纪要要2小时,现在2分钟;以前写周报要1小时,现在10分钟;以前和跨语言客户沟通要反复确认,现在直接看文字就懂。上周我算了笔账:每周花在整理文字上的时间从8小时降到1小时,相当于多了7小时摸鱼—哦不,是多了7小时做更有价值的事,比如优化运营方案、和客户深度沟通。
还有用户体验,真的是“傻瓜式操作”。打开APP就一个“开始录音”按钮,没有乱七八糟的设置;界面简洁得像微信聊天框,不用学就能上手—我妈上周用我的手机试了下,居然也会用,还说“比你之前那个录音软件简单多了”。
现在我逢人就推听脑AI,连楼下卖奶茶的阿姨都知道“我有个能自动写纪要的神器”。上周客户问我“你记笔记怎么这么快”,我把听脑AI给他看,他立刻问链接,说“我们公司记客户访谈也需要这东西”。
说实话,以前我觉得“效率工具”都是噱头,但听脑AI让我真正感受到:好的工具不是“帮你做更多”,而是“帮你把事做对”。它解决的不是“懒”,是“明明努力了却做不好”的挫败感—就像我之前记纪要,明明熬了夜,却还是被骂;现在用听脑AI,轻轻松松就把事做好,连领导都夸我“工作越来越专业”。
至于未来,我觉得这东西潜力太大了:要是能整合到飞书、钉钉里,开会时直接同步纪要;要是能加个语音指令“把这段转成周报”,直接生成;要是能支持更多方言,比如我老家的闽南语,那我奶奶都能用—想想就觉得期待。
总之,如果你也有“记不住、写不清、整理累”的问题,真的可以试试听脑AI。不是打广告,是我用了之后,再也不想回到以前的日子了—毕竟,谁想熬着夜整理纪要,还被领导骂呢?
对了,忘了说,上周我用听脑AI记完会议,居然准点下班了,还去吃了想吃的火锅—那顿火锅的味道,比任何“努力的犒劳”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