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杭州钱江新城房价环比涨2%,福州闽侯跌15%?2025沿海省会分化加剧

2025年11月第一周,杭州钱江新城某次新房小区的成交价达9.8万/平,环比10月微涨2.1%,成交周期从75天缩短至6

2025年11月第一周,杭州钱江新城某次新房小区的成交价达9.8万/平,环比10月微涨2.1%,成交周期从75天缩短至60天;而福州闽侯县一套100平的商品房,业主将挂牌价从180万降至153万,跌幅15%,却仍比2020年开发商拿地价低8%,最终因“无人问津”撤下挂牌;宁波奉化区某楼盘,2025年5月开盘价1.3万/平,9月降至1.1万/平,11月部分业主挂牌价仅0.98万/平,直接“赔本甩卖”——这就是2025年末沿海省会城市房产市场的“冰火两重天”。杭州、厦门凭借产业优势,核心区房价稳中有涨;福州、宁波则因郊区供过于求、产业空心,部分区域房价跌穿成本线,分化程度创下近10年新高。

一、数据对比:9-11月沿海省会核心区与郊区价差扩大至3倍

2025年10月,中指研究院发布《2025年沿海省会城市房产市场报告》,数据显示:2025年9-11月(截至10月底),杭州、厦门两大沿海省会的核心区房价同比2024年分别上涨3.5%、2.8%,成交周期分别缩短至60天、65天;而福州、宁波的郊区房价同比2024年分别下跌12%、9.8%,成交周期分别延长至120天、110天。

更直观的是“价差”:杭州钱江新城(核心区)与临安(郊区)的房价差,从2024年的2.5倍扩大到2025年的3.2倍;厦门思明区(核心区)与漳州港(环厦郊区)的房价差,从2024年的4倍扩大到2025年的5倍;福州仓山区(核心区)与闽侯县(郊区)的房价差,从2024年的2倍扩大到2025年的2.8倍。

“2024年,福州闽侯县的房价还能跟仓山核心区持平一半,2025年直接跌到三分之一,我去年在闽侯买的120平房子,现在卖出去要亏30万,还不如租出去。”福州闽侯业主林先生说。

二、涨因解析:杭州“数字经济”、厦门“旅游+自贸区”支撑核心房价

2025年9-11月,杭州、厦门核心区房价稳中有涨,背后是强劲的产业支撑和需求拉动。

杭州的核心优势是“数字经济”。2025年9月20日-22日,“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在杭州举办,吸引了全球500多家数字经济企业参会,其中12家企业宣布将区域总部落户杭州滨江区、钱江新城。企业入驻带动了人才流入,2025年三季度,杭州新增常住人口5.2万,其中80%集中在滨江区、钱江新城等核心区域,直接拉动了当地的住房需求。链家数据显示,2025年10月,杭州滨江区二手房成交量环比9月增长15%,其中80-100平的刚需次新房最受欢迎,成交价环比微涨1.8%。

厦门的核心优势是“旅游复苏+自贸区政策升级”。2025年三季度,厦门接待游客数量达2800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的120%,旅游相关产业(如酒店、餐饮、会展)的复苏带动了部分房产需求;更重要的是,2025年10月1日,厦门自贸区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跨境贸易便利化的若干措施》,明确“外籍人才在厦门自贸区工作满1年,可享受与本地居民同等的购房政策”,政策落地后,厦门思明区、湖里区的外籍人才购房需求环比增长20%,部分高端次新房的成交价甚至出现小幅上涨。

“2025年10月,我手里有一套厦门思明区的110平次新房,原本挂牌820万,有3个外籍客户竞价,最终以850万成交,比预期多卖了30万。”厦门链家某经纪人说。

三、跌因剖析:福州郊区供过于求、宁波远郊产业空心

与杭州、厦门形成对比的是,福州、宁波的郊区房价在2025年9-11月大幅下跌,核心原因是“供过于求”和“产业空心”。

福州郊区的问题在于“土地供应过量+库存高企”。2025年9月,福州闽侯县推出8宗宅地,全部以底价成交,其中6宗宅地的楼板价低于2020年水平;截至2025年10月底,福州闽侯县的商品房库存去化周期达38个月,远超12个月的合理周期。“2020年,闽侯县的楼板价平均在5000元/平,现在部分地块的楼板价只有3800元/平,开发商为了回笼资金,只能降价卖房,我们2020年拿地的项目,现在售价1.1万/平,还不如2020年的预期售价,等于‘赔本赚吆喝’。”福州某房企负责人说。

宁波远郊的问题在于“产业空心+人口外流”。2025年10月,宁波奉化区某大型制造业产业园因“资金链断裂”停工,导致园区内2000多名员工失业,部分员工选择离开奉化,前往宁波市区或杭州就业。人口外流直接导致奉化区的住房需求骤减,2025年10月,宁波奉化区二手房成交量环比9月下跌25%,房价环比下跌4.2%,部分小区房价已跌至2018年水平。“我在奉化区有一套90平的房子,2021年买的时候117万,2025年10月挂牌95万,挂了1个月都没人看,现在只能降到88万,还不知道能不能卖出去。”宁波奉化业主王先生说。

四、典型案例:从“抢房”到“甩卖”,宁波奉化某楼盘的180天

宁波奉化区的“阳光城·未来悦”楼盘,完美诠释了2025年沿海省会郊区房产的“过山车”行情。

2025年5月,该楼盘首次开盘,因“距离宁波市区较近”“单价较低”,吸引了大量刚需购房者,开盘当天推出的200套房源全部售罄,均价1.3万/平,部分好楼层的成交价达1.45万/平。

2025年7月,宁波奉化区制造业产业园传出“资金链紧张”的消息,该楼盘的二手房挂牌量开始增加,部分业主以1.2万/平的价格挂牌,比开盘价低1000元/平。

2025年9月,产业园正式停工,该楼盘的二手房挂牌量单月激增50套,挂牌价进一步降至1.1万/平,部分急售业主甚至以1.05万/平的价格成交。

2025年11月,该楼盘的二手房挂牌价已跌至0.98万/平,低于2020年开发商的拿地价(1.02万/平),部分2025年5月开盘时买入的业主,短短6个月就亏损25万以上。“我5月花126万买了一套89平的房子,现在只能卖87万,亏了39万,这是我这辈子最后悔的投资。”该楼盘业主李女士说。

五、购房指南:沿海省会买房“三看”——看产业、看配套、看人口

2025年9-11月的沿海省会房产市场证明:不是所有沿海省会的房子都能买,也不是所有区域的房子都保值。对于购房者而言,未来在沿海省会买房,需牢记“三看”原则。

一看产业:优先选择有“支柱产业”的城市和区域。比如杭州的数字经济、厦门的自贸区+旅游、宁波市区的港口经济,这些产业能持续吸引人才流入,支撑房价稳定;而福州闽侯、宁波奉化这类缺乏核心产业的区域,需谨慎入手。

二看配套:优先选择“地铁3公里内+学校+医院”的房产。配套成熟的房产,无论市场如何波动,需求都相对稳定,抗跌性更强。比如杭州滨江区的地铁次新房、厦门思明区的学区房(非政策变动风险区),即使在市场低迷期,也能保持相对稳定的成交。

三看人口:优先选择“近一年人口净流入”的区域。人口是房产需求的核心,人口净流入的区域,未来房价上涨的可能性更大;而人口净流出的区域,房价下跌的风险更高。根据2025年三季度数据,杭州滨江区人口净流入3.2万,厦门思明区人口净流入1.8万,福州闽侯县人口净流出1.8万,宁波奉化区人口净流出1.2万——数据背后,就是房产市场的“生与死”。

六、结语:沿海省会房产“分化时代”已来,选对城市比选对房子更重要

2025年9-11月的沿海省会房产市场,彻底打破了“沿海城市房子都能涨”的误区。杭州、厦门凭借产业优势,核心区房价稳中有涨;福州、宁波则因郊区供过于求、产业空心,部分区域房价跌穿成本线。这种分化不是短期现象,而是长期趋势——未来,沿海省会城市的房产市场将进一步向“核心产业区、核心配套区、人口净流入区”集中,而缺乏支撑的郊区,可能会面临“长期阴跌”。

对于购房者而言,当下在沿海省会买房,需放弃“闭眼买”的思维,而是要做足功课:研究城市的产业规划、区域的人口流动、房产的配套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在“分化时代”买到真正保值的房子。毕竟,房产的价值从来不是“靠地段”,而是“靠人、靠产业、靠配套”——这一点,在2025年的沿海省会市场中,体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