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国庆开飞机回老家:当“飞天回家”成日常,我们该羡慕还是思考?

近日国庆期间,安徽合肥的王先生又一次开着自己的两座飞机,带着女儿回亳州老家了。300公里的路程,开车走高速得3个半小时,

近日国庆期间,安徽合肥的王先生又一次开着自己的两座飞机,带着女儿回亳州老家了。300公里的路程,开车走高速得3个半小时,还得花100多块高速费;而他开飞机,1小时20分钟就到,油费才200多块。这事儿被报道出来后,网上炸开了锅,但王先生自己却说:真没啥优越感,乡亲们都看习惯了。

“飞天回家”的日常,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细节

王先生是个飞行教员,他的飞机售价一百多万,只有两个座位。所以每次回老家,妻子得另外开一架飞机同行。你可能会问,这开销得多大啊?但王先生算了笔账:开车的油费、高速费加起来其实和飞机油费差不了多少,就是飞机前期投入大。

他女儿也早就习惯了这种“飞天”回老家的方式,在飞机上睡一觉就到了。想想我们国庆堵在高速上,看着导航上的红色长龙干着急,人家从拥堵的高速上空直接飞过去,这画面还真有点魔幻。

是“炫富还是选择”?别让偏见遮住了眼睛

网上不少人说王先生这是在炫富,但你仔细想想,他开飞机和我们开车其实是一个逻辑。有人喜欢买车代步,他喜欢买飞机代步,只是选择不同而已。

王先生自己也说了,看高速堵车并没有优越感。在他和乡亲们眼里,这就是一种普通的回家方式。就像有人家住得远,必须坐飞机出差一样,他回趟老家开飞机,也没什么特别的。

从“飞天回家”看时代的多元与包容

这事儿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乡亲们的“习以为常”。要是放在以前,别说开飞机回家,就是家里有辆小汽车,都能被当成新鲜事。但现在,大家见多了,也就不觉得奇怪了。

这说明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多元,越来越包容了。有人选择传统的出行方式,有人选择更“小众”的方式,只要不影响别人,都应该被尊重。

背后的思考:我们该如何看待“不同”

其实王先生的故事给我们提了个醒:别总是用自己的认知去评判别人的生活。我们总喜欢给人贴标签,开飞机的肯定是有钱人,这就是在炫富,但很少去想,这背后可能只是一个人的生活选择。

就像有人喜欢爬山,有人喜欢潜水,有人喜欢开飞机回家,这都是个人的爱好和选择。我们没必要去羡慕,也没必要去贬低,尊重就好。

而且,从另一个角度看,王先生开飞机回家,也反映了通用航空正在慢慢走进普通人的生活。以前,飞机是高端出行的象征,只有少数人能接触到。但现在,像飞行教员这样的职业越来越多,通用航空的发展也让“开飞机”不再那么遥不可及。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都要去开飞机回家,只是说,这个社会给了我们越来越多的选择,这是时代进步的体现。

写在最后

国庆开飞机回家,这件事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关注,本质上是因为它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日常认知”。但当我们抛开偏见,去仔细了解背后的故事,就会发现,这其实只是一个普通人的普通选择。

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多元的时代,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新鲜事发生。与其急着去评判,不如试着去理解。毕竟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必修课。

王先生的“飞天回家路”,不是炫富的舞台,而是时代多元性的一个缩影。或许有一天,当我们身边出现更多“开飞机回家”的人时,我们也能像亳州的乡亲们一样,坦然地说一句:哦,这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