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歼 - 35 “野兽模式” 首度曝光!12 枚导弹暗藏致命杀机

首度曝光!12枚导弹暗藏致命杀机,当美国 F-35 还在为 6 枚导弹的挂载能力自诩时,中国歼 - 35 已经悄然将火力

首度曝光!12枚导弹暗藏致命杀机,当美国 F-35 还在为 6 枚导弹的挂载能力自诩时,中国歼 - 35 已经悄然将火力提升到惊人的 12 枚导弹!日前,央视节目首次通过模型展示歼 - 35 战斗机震撼的 “野兽模式”──机腹弹舱内携带 6 枚霹雳 - 15 远程空空导弹,机翼下外挂 4 枚隐身巡航导弹和 2 枚霹雳 - 10 近程格斗弹,总挂载重量预计达6 吨,相当于一架轻型战斗机的全部重量!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技术展示,更是中国航空工业向世界发出的明确信号:西太平洋的空中力量平衡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

央视曝光的画面显示,歼 - 35 的 “野兽模式” 采用了独特的混合挂载方案:内置弹舱保持隐身性能,外挂武器则最大化火力输出。这种设计理念远超美国 F-35 当前的技术水平。

根据美国《军事观察杂志》分析,歼 - 35 的武器配置具有致命精确性:霹雳 - 15 射程达 200 公里,是全球现役最先进的远程空空导弹之一;配套的霹雳 - 10 近程格斗弹配备红外成像导引头,不可逃逸区远超美制 AIM-9X;而 4 枚隐身巡航导弹可对地面、海上目标实施精确打击。

更令人惊叹的是其挂载能力。6 吨的武器载荷是什么概念?这相当于两架歼 - 7 战斗机的空重,甚至超过了法国 “阵风” 战斗机的最大外挂能力。航空专家王明志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这种挂载模式使歼 - 35 同时具备隐身突防和火力压制双重能力,是五代机设计理念的重大突破。”

歼 - 35 的 “野兽模式” 背后,是中国航空工业多项关键技术的集中爆发。

首先是发动机技术的飞跃。为支撑 6 吨重挂载下的机动性能,歼 - 35 很可能配备了两台改进型 WS-19 发动机,单台推力达到 10 吨级别。这与美国 F-35 单台 F-135 发动机的 20 吨推力相比,虽然在单台性能上仍有差距,但双发设计提供了更好的可靠性和机动性。

其次是材料科学的突破。歼 - 35 的机翼结构必须承受外挂武器带来的巨大气动载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教授透露:“我们采用了第三代复合材料和 3D 打印整体成型技术,使机翼结构重量减轻 30%,强度反而提高 50%。”

最值得关注的是其隐身设计与外挂武器的完美融合。通过智能隐身蒙皮和外形优化,即使在外挂状态下,歼 - 35 的雷达反射面积仍能控制在较低水平。这一点恰恰击中了 F-35 的最大痛点 —— 一旦使用外挂武器,隐身性能就大幅下降。

歼 - 35 的作战配置明确指向远海作战需求。6 枚霹雳 - 15 远程空空导弹专门针对敌方预警机和加油机等高价值目标;4 枚隐身巡航导弹则能打击水面舰艇和地面设施。

英国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分析认为,这种武器搭配明显是针对西太平洋战场环境设计的。霹雳 - 15 的 200 公里射程足以在美军 “标准 - 6” 防空导弹射程外发起攻击,形成 “先敌发现、先敌打击” 的战术优势。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多任务能力。4 枚隐身巡航导弹可能是鹰击 - 91 超音速反舰导弹的改进型,射程超过 400 公里,可对航母战斗群实施饱和攻击。这种配置使歼 - 35 同时具备空中优势和対海 / 対地打击能力,这是美国 F-35 目前难以企及的。

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奎利诺上将最近在国会听证会上表示:“中国第五代战斗机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区域力量平衡,我们必须重新评估现有的作战理念。”

歼 - 35 的真正可怕之处不在于单机性能,而在于其融入作战体系后的倍增效应。

通过与空警 - 500 预警机、无侦 - 8 高超音速侦察机协同作战,歼 - 35 可以构建一个覆盖1000 公里范围的杀伤链。在这个体系内,歼 - 35 扮演的是 “空中狙击手” 角色 —— 利用体系支持获取目标信息,然后远程发射导弹实施猎杀。

现代空战早已不是战斗机的单打独斗。军事科学院研究员赵小卓指出:“歼 - 35 的‘野兽模式’实际上是一种体系化作战概念。它意味着中国空军正在从‘平台中心战’向‘网络中心战’转型,这是根本性的作战革命。”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配置下歼 - 35 仍保留了一定的空战能力。2 枚霹雳 - 10 格斗导弹确保其在近距狗斗中不落下风,这种设计思想体现了中国航空工业兼顾多种作战场景的实用主义理念。

歼 - 35 “野兽模式” 的曝光,标志着中国航母舰载机部队即将获得与美国海军抗衡的资本。当福建舰搭载这款隐形杀手驰骋大洋时,西太平洋的力量天平将发生决定性变化。

技术的进步从来不只是为了展示肌肉,更是为了重塑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