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1970年“淀号劫机事件”为故事原型创作的喜剧电影《凶降喜讯》已上线~
卞成贤导演与薛景求继《不汗党》、《杀死福顺》后再次合作、挑战全新题材与类型——比电影还像电影的真实历史素材、经久不衰的南北题材,加上韩影一向擅长对韩国政府的针砭时弊,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无疑是今年最具高级幽默感的政治讽刺喜剧!
影片开头引出两个看似没有关联的时间与事件,它们唯一的共同点只指向一个关键词:劫机!
这是一个关于劫机的故事。
在没有机场安检的70年代,日本赤军成员携炸弹与大刀登机,并劫持了载客一百多人的日本民航机,劫机犯命飞行员将飞机开往朝鲜平壤。怕韩国因此受到牵制的韩国中情部长找来神秘的民间智囊团——连名字都没有的“某甲”。某甲却提出了不像话的计划······
负责这次秘密任务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想受到表彰晋升的徐高名,他利用紧急通讯频道进行了“双重劫机”,成功拦截了那架飞机的讯号,谎称这里是朝鲜,将飞机成功引来了韩国金浦机场,试图解救百余名人质。
电影保留并强化演绎了真实事件中很戏剧化的部分——韩国人将金浦机场临时改造成朝鲜平壤、演了一出戏骗劫机犯,这一场戏十分荒诞搞笑但又不乏紧张感。
与电影不同的是,真实事件中劫机犯要求士兵展示朝鲜领袖金日成的大幅照片以证明这里确实是平壤,拿不出照片的韩国人就这样被识破了!比电影更戏剧化的情节,曾实际发生过······
韩综《环环相扣的老故事》有一期(S2E03)讲过淀号劫机事件,节目组还采访到了现实中“双重劫机”的主人公,下图即徐高名的原型人物。
紧急时刻全靠“拼手速”拦截到讯号的情节,导演这里用模仿美国西部片表现南北两方的对决,飞机影子飞过、瞬时分出胜负,败者中枪倒地,这段虽然很无厘头但是喜剧效果还不错~
事件脉络基本算还原,徐高名虽有人物原型但双重劫机后面的故事是虚构,而某甲这个人物则是完全杜撰。
最终解决问题的是日本交通部政务副部长,他主动提出交换人质,由自己代替一百多名乘客一起去平壤,这个情节也是真实的。
人质们安全被解救,副部长随劫机犯们飞往平壤,事后朝鲜同意将飞机与人质送回日本,这场荒诞的事件才终于结束,所幸过程中无人死亡。
(《环环相扣的老故事》-交换人质的真实影像)
即使不了解事件原型,单就电影来看也是非常有趣且独具一格、完成度很高的作品。一开始看可能会有点摸不着头脑,但是越看越能体会到这部有点奇奇怪怪的电影中特有的“嚼劲”~
剧本在原型故事上有不少创新,台词犀利敢言、主打一个平等地创死全世界,无论日本、朝鲜还是美国都无一幸免讽刺了个遍。
当然韩影自黑起来也一向是毫不手软,竭力讽刺中情部的残酷暴行与实际遇事无能,责任全推给下属、功劳全自己领的虚伪嘴脸,以及高层人员无效率的开会、见风使舵的“草台班子”群像。
还有当时的韩国总统朴政熙全程缺席的失职,只派夫人出现提了一句总统身体状态不好,其实只是宿醉。
全度妍特别客串了总统夫人陆英修,虽然戏份很少,但从穿拖鞋出场、让记者拍左脸等小细节凸显出强烈的存在感,她指着东方说是北边但在场无人敢提出异议,寥寥几场戏就将总统夫妻俩讽刺得淋漓尽致。
另外,惊喜的还有卞成贤导演的镜头语言,除了模仿西部片玩花样炫技之外,确有一些货真价实、充满隐喻的镜头让人眼前一亮,譬如某甲想利用舆论激起民意的戏,他威胁局长,如果不按他说的去报道就要给人“扣帽子”。
画中画的镜头讽刺新闻在这里被人为操纵,是只要加上“疑似”就可以轻易制造假新闻、引导舆论的时代。
某甲直视着镜头露出宛如恶角的笑容,比起一般直视镜头打破第四面墙,这里还隔了一层镜头,有种特别的戏谑感、让人不寒而栗;当on-air红灯亮起,某甲仍然在教人嫁接两则新闻的蒙太奇段落,在视觉上很有新鲜感~
舆论总是好使,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
下面的台词精准、精炼地道出了舆论公关的使用法则:已有的事实、一点创意和想要相信的心,三个因素恰当结合起来就能奏效。
某甲将之前其他劫机案件幸存者拉出来,也就是影片最开头提到的案件,引起人们共情这次飞机上的韩国同胞(疑似)。
这段某甲与中情部部长的对手戏中,镜头则是巧妙地展现了两人的权力关系。昏暗狭窄地旋转楼梯间,人物错落的站位,正如两人的权力关系,部长处于绝对的强势地位,站位高,明显弱势的某甲站在几节阶梯之下。
最狠的是部长捏某甲的脸这里是个胯下镜头,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用这样的镜头表现部长对某甲的羞辱。
这个羞辱的镜头也侧面证实了徐高名在厕所听到别人在传的小道消息,说某甲是脱北者,没有名字更没有名分,只是帮中情部做各种事、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一条狗。
就像是,这条狗。
与野狗对视的某甲,是在这个喜剧片中为数不多流露出凄惨与寒意的镜头。
最后想谈一下关于这部电影中最巧妙也是最重要的意象——月亮。
月亮在这里隐喻着真相的一体两面。与前面那句“有时真相会说谎,谎言有时也会道出真相”的台词一脉相承。
“真相有时在月亮的背面,但这并不意味着正面是虚假的。——楚门·谢迪”
这句名人名言反复出现,引用的形式也以假乱真、让观众觉得确有其辞,可是到最后才揭晓一个冲击的事实······
劫机事件落定后高层下令全面噤声、不准谈论,本想借这次机会晋升受表彰的徐高名,在这件事情中彻底成为了无人问津的某甲,就像他那在625战争中被自家队友炸掉双腿的父亲,只获得了虚无的荣耀——手表,实际无人问津;而某甲在最后却获得了一个新身份,他的新名字——崔高名。
高名成了某甲,某甲成了高名,可能是非常厉害的人,也可能什么都不是,反之亦然。高名与某甲,不正是月亮的正反面吗?
无名的某甲是谁也看不见的月亮背面,高名是期待被人看到的月亮正面——“正面也好,背面也好,都是月亮。”而楚门·谢迪到底是谁?“谁知道?他只是个、某甲啊”······
实在是太有荒诞主义文学的味道了!
最后的Ending是月亮视角。
一个鸟瞰镜头俯视着空旷的大地上、孤独而虚无地站在原地的高名,镜头拉远、直到高名变得渺小如蝼蚁,月亮出现了······
深藏功与名的人们,渺小地、虚无地消失,是在历史中不会被记住的“某甲”,永远隐藏在月亮的背面,但他们所做的事是有意义的,正如某甲跟高名说过的最后的话,或许是这部充满嬉笑怒骂的讽刺电影中作者为数不多想要传达的真挚——
“我不是说过吗,月亮就是月亮,它不是你叫它月亮才挂在那里的,也不是因为谁认可它,它才有意义,你做的事,本身就足够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