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从随迁+定向生,看福州学区房怎么崩盘?

中考结束了,再来聊聊学区房,这个话题的流量实在大,特别能吸引讨论。随迁政策先来第一个话题,随迁变化:今年对随迁的政策不少

中考结束了,再来聊聊学区房,这个话题的流量实在大,特别能吸引讨论。

随迁政策

先来第一个话题,随迁变化:

今年对随迁的政策不少:

1、随迁子女、非片内生本地户籍学生凭房产入学时,不再占用该房产的学位指标,也无需提供业主知情同意书和房产证复印件

2、定向生2026年取消户籍限制

分析:前几年福州推出6年一学位,这个政策直接压制了学区房的流动性,其中还对随迁也有所压制。

如果该房子被拿来做随迁入读,随迁子女并不能划入房子对应的划片,走随迁的报名政策,但是依然占据这个房子的6年学位。

简单例子:

阳光白金瀚宫的业主,给租客办了暂住证,然后提供材料配合租客做了随迁申请,然后租客通过报名(不能入读白金对口的一附小),入读了达明小+十八中,白金的业主自己的孩子未来6年内都无法通过这个房子划片入读一附小。

这种政策出现,很多划片尚可的房子基本都很难拿来给租客做随迁,最后无非是租一些边缘的房子,或者通过集体户落户,孩子不落走随迁等。

现在不限制随迁了,相当于什么房子都可以做了,对外来人口算是鼓励。

接着是争议更大的定向生政策,明年取消户籍限制,意味着随迁子女不落户的也能享受这个政策了。

从数据来看,福州目前不少初中,特别是外围,都在吃随迁的红利。

福州的定向生政策是按照学校的人数比例分配,但是因为随迁子女不落户的无法符合户籍,导致无法享受,实际符合定向生政策的人数远低于学校实际人数。

简单贴个图:

部分外围初中,符合定向生政策的比例甚至仅30%,意味着吃了70%的红利。

这个政策的出现,对于那些随迁的学校无疑是利空,当然很多人质疑这个政策,因为福州放开落户了,要想享受定向生政策,很简单去落户即可。

只不过这几年的政策,其实对抢人口早已经进入白热化了,所谓的户籍论,过于狭隘了。

当下,已经不是来落户是福州人,而是来了就是福州人。

以后只会有更多政策打破户籍差异,这个趋势不会逆转。

随迁情况

既然聊到随迁,就延伸出一个话题,每个学校的随迁情况,这也是市场对很多学校判断的一个因素,大量随迁生源的学校,整体升学率普遍较差。

目前市属校,基本没有随迁,一定程度保障了自身的生源情况。

随后就是那些头部学校,同样没有名额。

先看鼓楼:

鼓楼头部的屏东、延安都没有随迁,此外还有一中。

比例较低的是19中、杨桥,19中仅中山小的个别名额,杨桥集中在当初过渡怡山小,目前在华润划片后,市场已经吹成名校了。

紧接着就是11中,一附小红利简直吃到饱。

剩余的学校随迁名额都不低,更有四大金刚存在,随迁的兜底选择。

其中十八中也是被随迁影响的典型案例,其中达明小,这2年近200个名额。

此外的铜盘、屏东屏北、22中、教院附中,都是随迁大户,它们的升学率也是鼓楼下游。

从报名人数和学位名额,可以发现除了个别小学外,大部分录取难度都不高。

看完鼓楼看台江:

相比于鼓楼,台江最吃亏的就是教育,从政策发展来看,一直也没受到照顾。

从随迁的分布来看,台江区的小学除了群众小、国货小,全部对随迁开放。

后来随着台三小没了随迁,台江区头部的8中才成为唯一一所没有随迁的初中。

从数据来看,录取难度也是极低,各校的分布也很均衡,可能也是因为学校的升学率差异不大所致。

从今年来看,随着亚峰小不招收随迁,鳌峰中成了台江第二个没有随迁的初中,后来的升学率可以观察看看。

最后再看看金山,作为新晋的教育区域:

金山前几年同样仅市属校的金山小、三附、四附没有随迁,剩余全部都有名额对外。

比如这几年势头凶猛的水都中,2018年两所小学都有随迁名额,从录取难度来看也不高。

后来时间推进,水都中的两所小学都没了随迁名额,仓八也没了。

这样也让即金山中之后、水都、仓实(原来四十中凤岗里),都变成无随迁的初中。

时间来到今年,金山区域再减少随迁学校,近期金城湾划片橘四的事情,也凸出了目前部分学校生源过多的情况。

最终橘四,4所小学,全部没了随迁,此外还有金港湾,同样如此。

这也就造成目前金山这个区域,从几年前仅金山中一所无随迁初中,变成目前有5所。

剩余的三所初中,承载了绝大部分区域过来的随迁。

29中,福州底部初中,学风实在过差,目前金山北部分新盘就是划片这里,算是利空。

目前改名的英才中学+小学(原来冯宅),实际同样是随迁大户。

至于仓实金山(原四十中金山),2个过渡的反而没有随迁,仓七小+仓进附三,即目前绿轴新盘的过渡划片。

从这里如果从随迁变化来看,在风声很旺的英才小初附近,那所看上去关注度极低的仓山区实验小学流花溪分校,依靠无随迁+过渡仓实金山,反而呈现的预期更佳。

人口情况

至于为何金山这次会出现这么多学校不招收随迁,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人口。

这就和这次台江的群众小,给出围合划片原因基本一样。

一个是人口太多,已经没有名额给随迁,一个可能是人口太少,只能放宽划片。

对于群众路小,最近争议不小,对口初中由于资源问题,让群众小在本部继续读,对于群众小,可惜是老校,否则按现在趋势,完全可以做一个单独的9年一贯制新校。

有了群众小的案例,其实也给未来所谓的多校划片提供了方向,多年的多校划片一直没落地,无非是会动到不少人的利益,只不过人口的走势注定了,届时都会落地。

看看人口数据:

对于中考,今年对应的是2010年左右出生的,还不是人口下滑的时间。

在二胎政策持续放开之后,2017年之后,人口进入下滑,这2年更是断崖下滑。

所以对于中考,大影响还要7-9年之后。

面对人口的走势,也可以发现一个问题,福州五区的下滑,低于外围县市.

以长乐区为例,2023年出生人口5370,对比2017年15566,下跌1W人,不仅仅是腰斩。

这时候做个大旗论:

长乐的高中都对长乐户口有保护,面对人口下滑比五区严重这么多,换言之如果高中不缩招,这里未来的红利更大。

这时候滨海新城的未来充满预期,现在低价买入,周边就业,孩子接受人口下降的政策红利,可谓福州真正的购房圣地。

回到正题,面对这种人口短期内断崖下跌,未来的学区房接盘侠只会越来越少。

特别是目前定向生政策持续加剧,聊聊这个政策,先聊招生情况,老八所数据:

分析:今年合计5582人,比去年增加19人,自主增加73人,非自主减少54人。

从人数变化来看,一三附基本不变,唯一变化较大的是福高、四中,增加了40个自主名额。

面对变化不大的招生计划,今年定向生政策从60%提升到70%,也就进一步压缩了统招的占比。

从定向生的分配情况来看,今年符合政策的考生,比去年略微下滑,五区老九所的定向生名额比去年增加了460个,对比2021年,增加了1263个。

按照目前的比例情况来看,每个学校分配到的名额比例是9.8%,这意味着一个初中,只要把定向生名额全部用完,老九所的升学率就达到9.8%。

这个数据放在2020年,已经是福州公立校的中段水平。

从这个趋势也可以发现,后续几年,定向生如果继续加大,由于中考人数还会走高持续7-8年,届时对于每个学生,校内竞争会越来越严重。

期望一类校加大自主招生的预期,目前也并未显现,届时鼓楼那些学区房预计内卷情况会越发严重。

这里又可以来个大旗论:

鼓楼学区房太多利益,就通过人口断崖和定向生击垮。

定向生比例加剧,让鼓楼学区房的业主发现,买了这么贵的房子,面对这么多生源,根本卷不过,远不如中等学校升学来的简单。

随着鼓楼学区房在市场没了吸引力,老破小更没有年轻人看得上,正好又遇上人口断崖下跌,发现鼓楼居然招不满人了。

又不肯放下身段招随迁,那只有只好学习群众小,放宽划片,让周边楼盘都能自主选择,美其名曰:变异后的多校划片。

到那时候,那些老破小在市场就已经毫无价值,趁着旧改余温,土拍上架,完成闭合。

盘点总结

对于市场的划片,其实也很容易被迷惑,一个学校到底是不是真的好,特别在福州定向生政策下,很多小学很容易成为分母。

未来人口下滑,福州对外来人口只会有越来越多的政策倾斜。

而对于学区房,也注定了会减少自身的溢价,市场在回归理性,只不过还需要时间。

评论列表

猫耳朵儿
猫耳朵儿 6
2025-07-28 03:53
我只是买居住,顺便学区房[红脸笑][红脸笑]。买不起房子就不要一直说了
盖亚
盖亚 2
2025-07-29 12:07
以后学生都招不满,还不舍得对外
甜瓜甜瓜
甜瓜甜瓜 2
2025-07-29 01:24
写这篇文章的一定没有孩子在读书!
行遥
行遥 1
2025-07-28 14:36
大部分家长还是看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