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圆通总裁之子,在相亲角假装普通人

真话不全说,绝不说假话,这是影视飓风Tim在相亲角上简历信息呈现的微妙平衡,也是其回应舆情时的核心沟通策略。一张简单的相

真话不全说,绝不说假话,这是影视飓风Tim在相亲角上简历信息呈现的微妙平衡,也是其回应舆情时的核心沟通策略。

一张简单的相亲简历,外加不到一分钟的视频片段,却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舆论风波。影视飓风创始人Tim可能从未想到,一次普普通通的粉丝回馈活动,会演变成一场关于阶层、尊重和网络文化的大讨论。

1、事件回顾:一场精心设计的“整活”表演

事情起源于11月12日影视飓风发布的1400万粉丝Q&A视频,Tim应粉丝要求前往杭州相亲角“推销自己”。在相亲角上,他拿着一份简历,上面写着自己是“国内初中学历”、“父亲职业快递相关”的“离异单身”摄影师,而完全隐藏了真实情况。

我用个表格来对比下:

不知道你们看了咋想,我倒是觉得有一种扮猪吃老虎的意味,可惜没有龙王亮相,歪嘴打脸的环节~

不出意外,相亲角的阿姨们对Tim的简历反应真实而直接:“学历太低了”、“这么年轻就离异了”。

这些场景引发了网友质疑,有人骂他富人装穷戏弄普通人,有人吐槽他拿别人的婚恋焦虑当流量密码,更有不少人质疑这是否是一场“微服私访”的戏码。

2、影视飓风的应对,Tim的回应与争议

面对不断发酵的舆情,Tim于11月15日凌晨发布了回应视频,表达了对舆论反应的困惑:“啊,还能这样理解”。 他解释称,相亲角内容只占完整视频的约5%(约50秒),并非专门策划的内容,而是粉丝问答环节的一部分。

针对“康熙微服私访”的批评,Tim否认道:“第一我不是康熙,我什么也不是;第二我也没有微服,我平常就穿这样;第三我也没有私访,我站了一会经过的人可以看一下,乐意的人可以讲一下感想”。

从公关的角度来看,影视飓风的应对有可取之处,也有明显不足。

回应速度是可取的,舆情发酵后两天内发布回应视频,抓住了危机处理的“黄金时间”。Tim本人出镜回应,也符合危机公关的真诚原则。

但回应内容却稍显欠缺。Tim将舆论争议很大程度上归咎于“营销号切片”的断章取义,却没有解释:即使观看完整视频,为何仍有观众感到不适?

“真话不全说,绝不说假话”——我用一句话概括影视飓风此次危机沟通策略。Tim在回应中没有说假话,但他选择性地呈现了部分事实,没有解释为什么要给自己的简历“矮化”。

说的再白一点,即使要去相亲角,他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展示真实情况,但他没有,因为他知道真实的简历只会引来大妈大爷们的追捧,但那样不会有反转,也不会有爆梗的诞生,更不会有流量。

3、失败的恶作剧:精心策划的权力失衡

说到底,这件事远不止是“一个内部玩笑被外人误会了”那么简单。它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那些粉丝千万的大网红,和他们视频里所拍的“真实世界”之间,那种微妙的、甚至有些残酷的不平等关系。

Tim和他的团队可能没意识到,他们手里握着的是一种“讲故事的特权”。在粉丝圈子里,大家都懂规则,这种“土豪装穷小子”的反差是用来搞笑的。可当他们把这场戏,原封不动地搬到相亲角,这个无数普通人为找对象、被评头论足而发愁的现实之地时,性质就变了。

这不再是自己圈子里的自娱自乐,更像是一种“降维打击”式的闯入。对那些真正在相亲角里为自己人生大事焦虑的人来说,他们的压力和窘迫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但在视频里,却成了衬托Tim剧本的“背景板”。这本质上,是在消费别人的真实生活来做节目效果。

更关键的问题在于,这种靠“信息差”制造笑点的套路,根基就是一种不平等。它的乐趣来自于UP主和知道内情的粉丝们,像共享一个秘密,一起看着不知情的相亲角阿姨们,基于一份被“矮化”的简历做出最真实的反应。

这种创作手法,无形中把那些被拍摄的普通人当成了完成这个“剧本”的工具人。当一方掌控全局,另一方在信息不全的情况下暴露真实反应,这已经不是平等的交流,更像一场被设计好的“提线木偶戏”。

大家之所以感到愤怒,正是本能地察觉到了这种权力的不平等,并且担心自己是否也会在不知情时,成为别人流量游戏里的一个素材。

对影视飓风等内容创作者而言,或许真正的成长不在于避免争议,而在于从每次争议中更深刻地理解:你说什么不重要,大众读到了什么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