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他死于1521年,被误解到2025年

(1519年)明武宗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发动叛乱。放眼大明王朝,朱宸濠绝对是大明王朝“最奇葩的一朵奇葩”,此人就

(1519年)明武宗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发动叛乱。放眼大明王朝,朱宸濠绝对是大明王朝“最奇葩的一朵奇葩”,此人就是一个妄人。这人“妄”到什么程度?——学朱棣造反篡位。

朱宸濠做梦也想不到。六月十四夜里,发动叛乱。七月二十六,就被赣南巡抚王守仁给灭了。前后敲锣打鼓了四十三天,主力还没出江西和安徽,他的皇帝梦,稀碎一地。

王守仁处理完善后工作,写好捷报奏折,差人送往京师。奏折走到京郊涿州时,正好与镇国公朱寿碰上。

四天前,明武宗朱厚照已经作了最高批示,封朱寿为奉天威武征讨大将军、镇国公,率领十万精锐,南下平定宁王叛乱。

镇国公朱寿见到捷报后,快要气炸了。王阳明这小子太能打,朱宸濠这厮太战五渣,自己本来想在宁王叛乱中出一把风头,结果从摔杯造反到扔进南京大狱,朱宸濠就挺了四十三天,功劳全让王阳明一个人抢了。

太气人了。朱寿思索再三,作了一个搞笑的决定——截获捷报,秘而不宣,继续率军南下。

王师到达南京后,镇国公派锦衣卫指挥使江彬跑了一趟南昌,找王阳明秘密沟通一件事。

江彬见到王阳明后,上前搂着王阳明的脖子,秘密说到“老弟,商量个事呗”。

王阳明被大明情报局局长的举动给整懵了。回了一句,局座,啥事,但讲无妨。

江彬说,朱宸濠是镇国公的菜,识趣点赶紧把人放了。听哥的,这盘菜太硬,老弟你牙口不好,啃不动。这种“磕牙烫嘴”的硬菜得让镇国公去啃。

鉴于朱宸濠这盘菜太硬和镇国公的牙口太好,王守仁只能认怂,把朱宸濠从死牢里拎出来,交给江彬带回了南京。

朱宸濠到了南京后,心都拔凉了。早知道会受此大辱,不如心一横死在南昌。遇上啥情况,让死都不怕的朱宸濠连活下去的想法都没了呢?

镇国公叫人把朱宸濠带到训练场,在金甲武士里三层外三层的守护下,给朱宸濠松绑放人。然后,镇国公本人“金戈铁马”全副武装,与手无寸铁的朱宸濠来了一场单挑。

待把朱宸濠“二次”俘虏后,朱寿掏出圣旨,宣读其罪,夺其封爵,处死弃市。

见到这一幕,训练场的金甲武士和楼台上围观的大臣纷纷鼓掌,山呼“大将军威武”。

可是,你要问他们“奉天威武征讨大将军、镇国公”是什么品级的官职?对不起,没有一个人能回答上来,连当朝主管人事的吏部尚书刘宇也是一脸懵“嘚”。

别看“大将军”找不到对应品级,没有品级才是最大的品级。无论什么场合,只要大将军登场,在场的人必须“神经反射式”欢呼鼓掌,鼓的不响、鼓慢了都不行。

那你要抬杠,说我偏不鼓掌行不行。答案是不行,因为朱寿只是一个符号,其真身是明武宗朱厚照。

——你不给他鼓掌,他就让别人鼓你的掌。

“照哥”绝对是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明朝历史人物,没有之一。

这个人毁誉参半,评价不一,集“聪明、顽劣、励精图治、昏庸无道”于一身。

他唯一不让人诟病的一点,就是命太好。

他爸弘治帝朱佑樘属于九死一生,才登上皇位。奶奶纪氏是大藤峡反贼后人,族人造反失败后,纪氏被送进宫里当杂役,因粗通笔墨,后被选进了内廷藏书阁。

有一回,朱见深在藏书阁读书,一时兴起把纪氏给临幸了。后来,就有了弘治帝朱佑樘。可是,朱见深怕人笑话“连反贼后裔都不放过,你还是人吗”,就拒绝承认朱佑樘的存在,把他仍在安乐堂自生自灭。幸好吴废后听说此事,主动搬到安乐堂承担起抚养看护朱佑樘的重任。

后来,朱佑樘一天天长大,事肯定瞒不住了。再加上,他就这一个儿子,朱见深万不得已,公开承认了这个私生子,并立为储君。

朱佑樘的太子当的,可谓胆战心惊。宫里有一个万贵妃,能有他什么好果子吃。朱见深到了晚年,还想在临死前把他给废了。

见惯了爸爸为了一个女人而癫狂的样子,朱佑樘的婚姻观受到严重挫伤。在他心里,坚定地认为“一夫多妻,害人不浅”。

为此,他这一生活的像一个苦行僧,精神和肉体管理极度自律,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一夫一妻”且没有任何绯闻的帝王。

可是,任凭他与张皇后没日没夜地努力,最终只生了“两儿一女”,两个早夭,就剩下朱厚照一个儿子。

如此一来,朱厚照的储君之位稳得一批。

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

朱佑樘和张皇后为了这棵独苗儿,倾注了所有心血,聘请了当世大儒杨廷和、马文升、吴宽、费宏等一批状元当家教。甚至禁止朱厚照参与一切娱乐活动,连元宵节灯会、过生日宴会这样的常规娱乐活动都明文写着“太子和狗,不得入内”。

这样极度溺爱和极端严苛的家庭环境中,朱厚照被他爸妈成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废物”。

什么意思呢?有名师调教,才华上优秀没得说,史书评价“挥笔辄就,曾不构思”。可当弘治帝一死,就没人管得了他,“废物”的一面立刻暴露出来。

童年的压抑,在内心深处埋下了叛逆的种子。尤其是对传统道德礼数,朱厚照简直恨透了。

弘治十八年,朱佑樘崩了。

对朱厚照来说,是一件利好的大事。终于没了束缚,可以尽情地玩了。带着刘瑾这伙“八虎”太监,遛街喝茶、斗鸡弄狗,除了临朝理政,其他无所不为。

碰上“照哥”这个聪明且不按套路出牌的皇帝,大明庙堂迎来空前绝后的团结,内阁、言官不再是死对头,变成了同一战线的亲密战友,他们联合起来劝谏批评朱厚照的不作为。

殊不知,“照哥”最反感的就是这伙读四书五经的文官,他们的劝谏和批评,只会让“照哥”更加叛逆。

最后,“照哥”听够了他们的吵闹,搬离了皇宫,去了豹房。

叛逆归叛逆,但这个人还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昏君。一旦天下有事,别人靠嘴上,而他是真上。别人微服私访都是走过场,他主打一个“真诚”。

(1517年)正德十二年七月,看腻了京城风景的朱厚照决定到居庸关“巡视”,领略一下塞外的风光。

宣府御史张钦听说后,上书死谏,理由是风险太大,万一出事,大伙承担不起。朱厚照不搭理他,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到了居庸关后,张钦拿刀架在自己脖子上,拒开城门,不放朱厚照过关。

朱厚照一看,哟,这是要玩死谏。怕间接害死直臣,干脆调头在附近小憩住下。十天后,听说张钦离开居庸关,到后方后勤处理内务去了。朱厚照立刻上马过了居庸关,围着宣府和大同耍了一圈。

“巡视居庸”是大明王朝具有深刻意义的历史事件。这是土木堡事变爆发68年以来,第一个敢到宣府大同亮相的明朝皇帝。

确实,给大明王朝长了脸。

很多人以为明武宗巡边纯粹是瞎胡闹。真相可能没那么简单,爱玩的话,去江南岂不是更好玩,边塞有什么可玩的。

为了跟边兵拉近感情,明武宗给自己封了一个“威武大将军总兵官”的头衔。

后来,蒙古鞑靼部小王子不知死活,带着5万骑兵攻打应州。朱厚照一听,顿时火了。当即下旨,御驾亲征,跟小王子打了五天五夜。

朱棣之后,当了皇帝还敢御驾亲征的人,还真不多。朱祁镇算一个,结果玩脱了。再数就是朱厚照,凭这份胆量,在明朝十六帝中排进前五,妥妥的。

很多人以为,朱厚照是一个不靠谱的“犯二”青年。其实,还真不是。一系列动作,看似荒诞离奇,实际上是一个啷当皇帝的“强军梦”。他一生都在玩“武”的,就是想扭转明朝“文强武弱”的困局。

很可惜,平定宁王叛乱回到京师三个月,因春游划船落水,而性命不保。朱厚照临终托孤遗言:

前事皆由朕误,非汝曹所能预也。

我过去干的那些事儿,都是我一个人的主意。你们对我的劝谏,我全都知道,也明白是为了我好,但我这人固执,任何人劝不动我。

对于一个30岁的帝王,能够说出如此老练的话,说明这个人,他不糊涂呀。

朱厚照死,明朝从此一蹶不振。往后的皇帝,要么追求修道成仙,要么爱好姐弟恋,要么喜欢开矿创收,要么痴迷当木匠,再没出现一个像武宗一样想打、敢打、能打的帝王。

可惜,这个人被严重“荒诞化”了。

全文完,感谢阅读。喜欢的话,请您点一点“大拇指和小心心”鼓励一下呗。

评论列表

你猜我是谁
你猜我是谁 22
2025-10-12 14:41
明朝多任皇帝,在后宫离奇身亡,保不齐是文官集团下的黑手。

天才小熊猫 回复 10-13 08:50
又特么文官集团,最烦你们这些史盲

卢沟
卢沟 17
2025-10-12 15:02
朱见深经历了立太子,废太子,再立太子,登基皇帝,可想他有多么的害怕,只有万贞儿从小保护朱见深,可见朱见深对万贞儿那股子深情有多么的深。文官集团想要控制朱见深,就必须干掉万贞儿和万贞儿的儿子,干掉以后再立掌握在文官集团手里的朱佑樘当太子,最后再来个“去父留子”,这才是文官集团最终目的。这也是朱见深不待见朱佑樘的原因。朱佑樘从小到大都被后宫和文官集团拿捏的死死的,连个小老婆都不敢娶,最后也是因为想要从张鹤龄兄弟手里夺取盐引而彻底得罪了张皇后,结局和他父亲朱见深一样,被干掉,也是一个“去父留子”。朱厚照亲眼目睹自己的皇帝老爹是如何被干掉的,所以才搞了一个“豹房”,想要躲开张皇后的控制,在朱厚照拿到北部边疆的部分兵权之后又想借宁王叛乱染指江南官场,结果被江南士绅阶级看出来以后,指派王明阳提前下手,结束了宁王叛乱这个闹剧,断了朱厚照的念想。杨廷和眼看要拿捏不住了这么跳脱的朱厚照,这才狠下心联合张皇后干掉了朱厚照,朱厚照早就害怕自己将来也是一个“去父留子”,所以都不敢生孩子,也知道必须要断绝文官集团和后宫这个杀手锏,这才执意不生孩子,也许这才真的是鱼死网破,这也是朱厚照最后的挣扎
刹那惊艳
刹那惊艳 7
2025-10-13 08:04
有啥用,那么年富力强一人落水受惊而死[捂脸哭]
一点山间火
一点山间火 3
2025-10-13 07:01
正德可惜了,看过一篇记载,是地方官的一个案子,惊动正德,被正德指着鼻子骂,朕是讨厌,又不是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