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清晨,天舟八号货运飞船以一道绚丽的轨迹划破天际,最终受控再入大气层。它绝大部分身体在重返地球的“烈火考验”中化为灰烬,少量“遗骸”也精准落入南太平洋安全海域。
天舟八号去年11月15日从海南文昌发射场出发,带着满满的“爱心包裹”飞向中国空间站“天宫”。这包裹里装的啥?那可是咱们空间站航天员们生活工作的必需品、维持空间站运转的推进剂,还有一大堆在地面上没法做的科学实验设备。
天舟八号就像一位超级可靠的补给官,默默在轨运行了八个月,稳稳地支持了神舟十九号和二十号两批航天员乘组在太空的长期驻留。7月8日,它非常有序地与中国空间站组合体告别,转入独立飞行阶段,为最终“回家”做好了准备。
回顾天舟八号的“高光时刻”:不只是送货,更是科学先锋!
还记得它去年11月15日深夜发射升空那激动人心的场景吗?搭载它的长征七号火箭(遥九)准时点火,将它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它采用了最先进的“3小时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仅仅用了3小时,就成功“亲”上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后门!
16日一早,神舟十九号的航天员蔡旭哲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了舱门,接收这份来自地球的沉甸甸的“快递”。这份快递有多重?足足6吨!这重量,不仅包含了航天员在轨生活工作的各种物资、空间站维持环境所需的消耗品,甚至还贴心地为航天员们准备了春节、中秋、端午这些传统节日的节日礼包,还有个性化的生日惊喜!简直是把“家”的温暖送上了太空。
更值得一提的是,它携带的科学应用物资高达458公斤!这些设备是用来支持空间生命与生物技术、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以及空间应用新技术等四大领域的科学实验,总计能支持36项实验!这可不是普通的“送货”,这是把一座小型“移动实验室”搬上了天。
它还首次把用模拟月壤成分烧制的“月壤砖”带上了太空,在空间站外进行暴露实验。干嘛呢?就是要看看这种“月球砖头”在太空严酷环境(失重、极端温度、强辐射)下的强度、耐热性和抗辐射能力怎么样,为咱们未来真在月球上盖房子积累宝贵数据!这眼光放得够长远吧?
天舟八号“带货”能力为何如此优秀?
你可能要问了,这天舟八号为啥这么能“装”?它的上行运载能力为啥这么强?这可不是偶然,而是咱们中国航天人不断优化改进的结果!
它采用的“3小时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将成为未来天舟飞船与空间站常态化的对接模式!天舟八号货运飞船是“4贮箱改进型全密封状态”。意思就是它的内部结构和装载系统优化了,空间利用更高效。
它携带的物资,足以支持3名航天员在轨生活9个月!比它的“前辈”天舟七号,天舟八号在发射前的装货能力有很大提升。
天舟系列货运飞船,已经是目前世界上现役货物运输能力最大、在轨支持能力最全面的货运飞船之一!但咱们中国航天的脚步可不会停歇。未来,“天地货运”的队伍将迎来更多新成员,目标是让运输成本大大降低,运输方式更加灵活!
首先登场的是轻舟货运飞船方案。它采用一体化单舱设计,内部空间宽敞,一次能往上送1.8吨甚至2吨多的货物,航天员的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载荷都不在话下。
谁来送它上天?主力火箭将是力箭二号液体运载火箭。好消息是,力箭二号进展顺利,已经完成了多项关键的大型地面试验,和轻舟飞船的船箭接口控制也搞定了。这意味着,“轻舟”的首飞真的指日可待了!
另一个更酷的方案是昊龙货运航天飞机!在去年的珠海航展上,它的缩比模型已经惊艳亮相。它长得像一架飞机,采用大翼展、高升阻比的设计,核心是可重复使用技术!
它的工作流程是这样的:先用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然后自己飞去找空间站对接上行运输。任务完成后,它脱离空间站,启动制动返回地球,像飞机一样在跑道上水平着陆!
降落后经过检查和维护,它就能再次执行任务!这种设计让它具备了非常突出的可重复使用能力,不仅能送货上天,还能把空间站的实验样品带回来下行运输。
相比一次性的传统货运飞船,昊龙的成本优势和下行运输能力将是革命性的提升!
目前,获得工程飞行验证阶段合同的“轻舟”和“昊龙”方案,即将从图纸走向现实,进入实际飞行验证阶段。这个阶段就是要真刀真枪地测试它们的实际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为将来大规模应用铺平道路。可以预见,未来的中国空间站天地货物运输体系,将是一个安全可靠、形式多样、效益突出的先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