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小便者父母赔偿220万#的话题冲上热搜,为今年三月份的“海底捞小便门”画上句号。
今年2月24日凌晨,少年唐某与吴某(均为17岁)在上海某海底捞门店包间用餐结束后,先后站上餐桌向锅内小便,期间还互相拍摄视频记录。2月27日,吴某将这段视频发布上网,并在网络上快速扩散。视频中污秽的行为让大量网友感到强烈不适,相关话题迅速登上讨论热榜,事件短时间内引发广泛社会关注。
因为事件发生期间,正值动画电影《哪吒2》热映,恰好影片中也有哪吒随意小便的剧情,于是这个事件被网友们戏称为“魔童尿海(海底捞)”事件,调侃其为《哪吒》电影引发的“次生灾害”。
当时让网友们愤怒的不仅仅是恶心的撒尿事件本身,还有海底捞一开始表现出的息事宁人的态度。
事件发生后不久,海底捞很快发布声明。声明的意思总结起来就是:由于当事人是未成年男童,为了保护他们,海底捞决定给他们一个机会。但是凡有人恶意传播此次事件,海底捞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假如这是一道阅读理解题的话,大部分人估计理解成:看海底捞的意思是要放过这两个撒尿的小子,转头去告散播视频的人了。
这让原本同情海底捞,支持它追究到底的网友们一下子炸锅了。
曾几何时,《未成年人保护法》成为了一部分“未成年小流氓”的护身符。
不管做了什么错事,仅仅因为对方是未成年人,就可以高高举起,轻轻放过。甚至就连“高高举起”这个步骤都省略,直接就原谅对方。
海底捞做足“圣母姿态”,看似大方。那么吃了尿锅受害人怎么办?受害人活该倒霉么?
说到底,天下人苦“恶童”久矣!
海底捞当时的这则声明,彻底点燃了人们积压已久的怒火。网友们把怨气转移到了海底捞身上,纷纷表示拒绝再去消费,不想吃“童子尿锅底”。
虽然海底捞马上对当日到店消费的客人进行了赔偿,却还是陷入了舆论风波。
本来以为这件事情已经悄无声息地结束,没想到隔了大半年传来这样的好消息。
近日,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唐某及其父母,吴某某及其父母在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的情况下,分别在指定报刊上向四川某餐饮公司、上海某餐饮公司赔礼道歉;唐某父母、吴某某父母赔偿上海某餐饮公司餐具损耗费和清洗消毒费13万元,赔偿四川某餐饮公司、上海某餐饮公司经营损失和商誉损失200万元及维权开支7万元,共计220万元。
总算总算,这次没有因为他们年纪小就放过他们!
“他还是个孩子”不应该成为作恶多端的理由,熊孩子的背后往往是一整个熊人家族。他们应该得到,也需要得到教训。
希望海底捞的这次判决成为一个良好的开端。
抹茶白金包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资料:
上观新闻:《海底捞“锅底小便”事件一审宣判,家长被判赔偿海底捞220万元》
https://export.shobserver.com/baijiahao/html/981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