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花卉种植连栋温室大棚如何去设计:这 6 大核心要点,决定你的种植收益!

从事花卉种植多年的朋友都知道,温室大棚不是 “标准化产品”—— 同样是种玫瑰,在云南和山东需要的温室结构天差地别;培育蝴

从事花卉种植多年的朋友都知道,温室大棚不是 “标准化产品”—— 同样是种玫瑰,在云南和山东需要的温室结构天差地别;培育蝴蝶兰和种植满天星,对温湿度的控制要求更是截然不同。尤其是连栋温室大棚,作为规模化花卉种植的核心设施,其定制化设计直接关系到花卉的品质、产量,甚至是后期的运营成本。

今天就从实战角度,和大家聊聊花卉种植连栋温室大棚定制化设计必须抓住的 6 个核心要点,帮你避开 “花钱建棚却不适用” 的坑。

一、先定 “花卉需求”,再谈 “大棚设计”:核心是匹配生长特性

很多种植户建棚前会陷入一个误区:先看别人的大棚用什么材料、什么结构,再照搬过来。但实际上,定制化设计的第一步,是彻底摸清你要种的花卉 “脾气”。

比如种植热带兰(蝴蝶兰、文心兰等),全年需要 15-30℃的恒温环境,冬季最低温不能低于 10℃,夏季最高温不能超过 32℃,而且对空气湿度要求在 60%-80% 之间,这就决定了温室必须配备高效的供暖设备(如水暖热风机)和加湿系统(高压雾化喷头),同时顶部覆盖材料要选择保温性好的双层中空 PC 板;而种植耐寒性较强的月季、郁金香,冬季最低温能承受 - 5℃左右,供暖设备可适当简化,但需要重点考虑夏季通风 —— 因为高温高湿容易导致月季黑斑病,所以侧墙必须留足通风口,还要搭配外遮阳网和内循环风机。

二、选址和朝向:别小看 “自然条件” 的影响

连栋温室大棚一旦建成,再想挪动几乎不可能,所以选址和朝向的设计必须 “一步到位”。

选址优先看 3 个指标:一是地势要平坦,坡度不能超过 5°,否则容易导致棚内排水不均,还会增加地基建设成本;二是土壤透气性要好,避免选在低洼积水区,比如有些地方地下水位高,建棚前必须先做抬高处理,否则花卉根系容易烂根;三是交通和水电要方便,尤其是规模化种植,运输花盆、肥料需要货车进出,水电不通会直接影响设备运行。

朝向设计则要 “跟着太阳走”:在我国北方地区(北纬 35° 以上),温室的主朝向建议采用正南向,这样冬季能最大限度接收阳光,减少供暖能耗;而在南方地区(北纬 30° 以下),夏季高温时间长,可适当将主朝向偏离正南 5°-10°,避免正午阳光直射棚内,降低降温压力。去年在广东设计一个非洲菊连栋温室时,我们将朝向调整为南偏东 10°,夏季正午棚内温度比正南向大棚低了 3℃,每天减少了 2 小时的风机运行时间。

另外,选址时还要避开 “风口” 和 “污染源”:比如山顶或开阔地带容易有强风,需要额外增加防风障;而靠近化工厂、养殖场的地方,可能会有废气、废水污染,影响花卉品质。

三、结构设计:承重、跨度、高度要 “量力而行”

连栋温室的结构设计,核心是 “安全” 和 “实用”,不能盲目追求 “大跨度”“高空间”。

承重设计要考虑 3 个荷载:一是雪荷载,北方地区冬季降雪多,比如东北、内蒙古等地,温室顶部承重需要按每平米 50 公斤以上设计,否则积雪容易压塌大棚;二是风荷载,沿海地区台风多,侧墙和顶部的抗风等级要达到 10 级以上,比如海南、福建等地,大棚骨架需要选用加厚的热镀锌钢管;三是作物荷载,有些花卉需要搭架种植(如月季、三角梅),或者采用多层种植架,这就需要在设计时预留出作物的承重空间,避免后期加装种植架时破坏棚体结构。

跨度和高度设计要匹配种植需求:目前市场上连栋温室的跨度常见有 8 米、10 米、12 米三种,跨度越大,棚内空间利用率越高,但建设成本也越高。如果种植的是矮生花卉(如满天星、矮牵牛),8 米跨度足够用;如果种植的是高秆花卉(如百合、剑兰),或者需要使用大型农业机械(如电动喷雾车、采摘车),建议选 10-12 米跨度。高度方面,棚内脊高一般在 3.5 米 - 5 米之间,脊高越高,通风和散热效果越好,但冬季保温性会变差。比如种植切花菊,需要经常打顶、采摘,脊高设计在 4 米左右,工作人员操作起来更方便,也不会影响通风。

这里提醒大家:骨架材料一定要选热镀锌钢管,不要贪便宜用普通钢管,热镀锌钢管的耐腐蚀性能是普通钢管的 3 倍以上,使用寿命能达到 15-20 年,而普通钢管用 3-5 年就会生锈,后期维修成本更高。

四、覆盖材料:不是 “越贵越好”,而是 “越合适越好”

连栋温室的覆盖材料主要有三种:薄膜、PC 板、玻璃,每种材料的特性不同,适用的花卉品种也不同,不能盲目跟风选贵的。

薄膜覆盖:优点是成本低、重量轻、通风效率高,适合种植对光照要求不高、生长周期短的花卉(如一串红、万寿菊),或者作为育苗温室使用。缺点是使用寿命短(一般 1-2 年需要更换一次)、保温性较差,冬季需要搭配保温被使用。

PC 板覆盖:优点是保温性好、抗冲击能力强、使用寿命长(10-15 年),适合种植对温度敏感、需要长期恒温的花卉(如蝴蝶兰、红掌)。缺点是成本高、透光率会随使用时间下降,后期需要定期清洁。

玻璃覆盖:优点是透光率高(可达 90% 以上)、使用寿命长(20-30 年),适合种植对光照要求高的花卉(如月季、非洲菊),而且美观度高,适合打造观光型温室。缺点是重量大(需要加强棚体承重)、成本高、冬季保温性差,需要搭配地暖或热风炉供暖。

五、环境控制系统:“自动化” 不是噱头,而是 “降本增效” 的关键

现在越来越多的种植户选择在连栋温室里加装自动化环境控制系统,但很多人不知道,“自动化” 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 “按需配置”。

核心控制系统包括 4 个部分:

温度控制:冬季靠供暖设备(水暖热风机、地暖)升温,夏季靠降温设备(湿帘风机、喷雾降温)降温,建议搭配温度传感器,设定好上下限温度,设备自动启停,比如将蝴蝶兰温室的温度设定为 15-28℃,低于 15℃时供暖设备自动开,高于 28℃时降温设备自动开,不用人工值守。

湿度控制:高湿花卉(如热带兰)需要加湿系统(高压雾化喷头、湿膜加湿器),低湿花卉(如多肉植物)需要除湿系统(除湿机、通风风机),湿度传感器能实时监测棚内湿度,自动调节设备运行。

光照控制:光照强时用遮阳网(外遮阳、内遮阳)遮光,光照弱时用补光灯(LED 植物生长灯)补光,比如冬季育苗时,每天补光 4-6 小时,能缩短育苗周期 10-15 天。

灌溉和施肥控制:采用滴灌或喷灌系统,搭配水肥一体机,根据花卉的生长阶段设定灌溉量和施肥量,比如玫瑰花期需要多施磷钾肥,就可以在水肥一体机里设定好氮磷钾比例,自动灌溉,既节省水肥,又避免烧根。

六、配套设施:细节决定 “种植体验” 和 “花卉品质”

很多人建棚时只关注主体结构,却忽略了配套设施,结果后期种植时处处不方便。

排水系统:棚内要做坡度排水(坡度 1%-2%),棚外要挖排水沟,避免雨水倒灌,尤其是南方多雨地区,排水沟的宽度和深度要足够,比如每 10 米留一条宽 30 厘米、深 40 厘米的排水沟,确保大雨后 2 小时内棚内不积水。

定制化设计,是 “为花卉量身定制”,更是 “为收益保驾护航”

连栋温室大棚的定制化设计,不是简单的 “搭个棚子”,而是从花卉品种、自然条件、种植规模、运营成本等多方面综合考量的系统工程。一个设计合理的连栋温室,不仅能为花卉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提高产量和品质,还能降低后期的运营成本,让种植户更省心、更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