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曾数次御驾亲征蒙古,前几次都战果寥寥,乏善可陈,特别是第四次亲征,在漠北草原上漂了好几个月,连敌人的毛都没抓住一根,堂堂皇帝的脸面丢大了。正郁闷的时候,一个被称为鞑靼王子的蒙古人率着小队来投降了,这让好大喜功的朱棣振奋不已,隆重接待了这位降将,并赐名金忠,封为忠勇王。
网络图片
这次“凯旋”回京后,过了五个月,朱棣在这位鞑靼王子的怂恿下又发动了第五次亲征,任命鞑靼王子金忠为先锋官。可最终还是在蒙古荒原上白白漂了三个月,连敌方的鬼影子都没看到,朱棣也被折腾累了,就班师回京了,撤回的时候是兵分两路,“上(朱棣)率骑士东行,命武安侯郑亨等领步卒西行,期会开平。”在路过榆木川的时候,朱棣死了。
网络图片
《明太宗实录》对朱棣之死的记载不是太多,概括起来就是,朱棣在榆木川自然死亡,太监马云与大臣杨荣、金幼孜商议决定秘不发丧,派出御马监海寿急速赶往北京向皇太子报丧,太子朱高炽派皇太孙朱瞻基赶赴开平去接回死了的朱棣。
《明太宗实录》对朱棣之死记载简略,且其死后十几天全为空白,《实录》的总裁为杨荣、金幼孜等人,他们都是永乐皇帝北征的亲近同行者,杨荣是主要将领,金幼孜是随行文臣,应该说他们对这段时间发生的事再清楚不过,但为什么不做记录呢?
朝鲜《李朝实录》对鞑靼降将金忠的记载耐人寻味,似乎在暗示金忠极有可能是蒙古人的奸细或间谍,但查看《明实录》,却发现金忠在永乐后的洪熙与宣德年间备受恩宠,有太子太保的封号,还在宣德三年打蒙古的时候立了功。
网络图片
然而,若金忠不是间谍,那么本来一直打不到敌人的大明军在快到北京家门口的时候为何两次遭受蒙古重创?合理的解释是,朱棣之死很有可能是中了金忠与蒙古人合伙设计的圈套,杨荣和金幼孜等人都心知肚明,但是因缺乏直接的证据,更何况大明军连连战败,本身就不是什么光彩的事,留下记载徒让后人诟骂,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朱棣在征战时因惨败而死,杨荣金幼孜等人能没有责任?追究起来恐怕性命不保,幸好那个金忠后来也没事,大家就乐得“相安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