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我差点被部门战略会搞崩溃—老板在台上讲季度目标,我左手记笔记右手举着录音笔,耳朵还要盯着发言,结果漏记了“用户月活要破10万”这个关键指标,散会后抱着两小时的录音逐句倒带,快进、暂停、手写整理,折腾到晚上8点才弄完,手酸得连筷子都握不住。朋友看我朋友圈吐槽,扔来个“听脑AI”的链接说:“试试这个,我现在开会全靠它,比你手写靠谱100倍。”
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下载后,我昨天用它开了场项目推进会,直接刷新了对“办公效率”的认知—打开网页版点“开始录音”,张经理刚说“Q3项目分三阶段:7.1-7.15需求调研、7.16-8.20开发、8.21-9.5上线”,屏幕上立刻同步蹦出文字,连时间节点都没差;小李插话说“我这边需求文档可能晚一天”,系统自动标了“发言者:小李”,甚至把他小声吐槽“上周加班太多”的话都精准转了出来—关键是会议室外面还在装修,电钻声咚咚响,可转写的文字里连半点杂音都没有!后来我才知道它用了双麦克风降噪,主麦专门收人声,副麦抓噪音再用算法消掉,难怪嘈杂环境下也能保持高精度,比我之前用的某讯会议转写强太多了。
更绝的是散会时的“智能会议纪要”功能。我本来想着“又要花半小时搭框架”,结果点了一下按钮,不到10秒就弹出一篇结构化纪要:口语化的“这个事儿得赶紧推进,不然赶不上季度目标”直接变成“需加快项目推进进度以确保达成Q3季度目标”,还自动分了“会议主题、参会人员、关键决议、待办事项”四大板块—待办事项里明确写着“小李:下周三17:00前提交需求文档;张经理:协调研发资源;我:跟进进度”,连责任人、时间点都标得清清楚楚。以前我整理纪要要反复听录音确认“谁负责什么”,现在直接省了90%的时间,原来2小时的活儿现在2分钟搞定,效率提升60倍真不是吹的。
上周和日本客户开会的经历更让我惊喜。客户不太会讲中文,我急中生智打开“多语言互译”,选了“日语↔中文”—客户说“このプロジェクトの締め切りは8月31日です”(这个项目截止8月31日),实时转成中文弹在屏幕上;我回应“我们会确保按时完成”,系统又秒转成日语“8月31日までに完了することを保証します”,客户听了连连点头说“翻译得很准确”。后来客户聊到老家是广东的,偶尔会说粤语,我试了试方言识别,他说“呢个方案几好”(这个方案不错),系统立刻转成“这个方案很好”,连语气词都没漏掉,当时我就想:“这工具也太懂中国人的需求了!”
其实最打动我的是它的“零学习成本”—我这种科技白痴,打开APP就会用:第一步点“开始录音”,第二步开会时看实时转写,第三步散会点“生成纪要”,界面干干净净没广告,多平台同步也贴心—上班用电脑网页版,下班用手机APP,昨天在公司没写完的简报,回家用手机接着改,完全没障碍。
这星期算下来,我彻底告别了“开会记笔记→加班整理纪要”的循环:以前整理一次纪要2小时,现在2分钟;会议纪要生成效率提升70%,信息传递速度快了90%。比如昨天3点开完会,我3点10分就把纪要和简报发出去了,老板夸我“重点抓得准,效率高”,我心里偷着乐—要不是听脑AI,我得弄到5点才能下班。
最后给大家几个亲测有效的小技巧:一是开会前先设置发言人名字(比如“张经理、小李”),系统区分发言者会更准;二是设备尽量靠近发言者,虽然降噪强,但离得近转写更精准;三是多问AI问题,比如“谁负责需求文档?”“用户留存率目标是多少?”,能快速定位关键信息;四是二次创作时提具体要求,比如“要正式简报”或“要口语化通知”,生成的内容更合心意。
其实一开始我也怀疑“真有这么好用?”,但试过才知道,它是真的解决了我“开会漏重点、整理纪要累”的核心痛点。现在我开会必带听脑AI,再也不用怕手酸、漏信息,省下来的时间能陪家人吃晚饭,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毕竟,把时间花在更重要的事上,才是工具最该有的价值啊。如果你也经常被会议纪要折腾,真的可以试试听脑AI,说不定能帮你省下大把时间,重新掌控自己的工作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