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总得有人去做。"这句话放在国际政治上,往往意味着那些见不得光的勾当。6月17日,德国总理默茨在G7峰会上的发言震惊全球:"这是以色列替我们所有人干的脏活。"一句话撕下了西方政治的遮羞布——原来以色列的军事行动,从来不只是为了自己。
最近,以色列对伊朗的突袭让中东局势再度升温。这场冲突表面上是两国恩怨,实则背后站着整个西方阵营。美国总统特朗普暗示可能军事介入,德国总理默茨更是直接为以色列"点赞",称其"有勇气做我们不敢做的事"。伊朗核问题、地区霸权、能源控制……这些关键词交织成一张复杂的网,而以色列长期扮演着西方"打手"的角色。从暗杀科学家到网络攻击核设施,从扶持反对派到发动空袭,这些上不了台面的任务,为何总是以色列冲在最前面?西方又为何一边批评以色列“过度武力”,一边悄悄递上刀子?
暗杀科学家
西方不敢沾的血
2010年至2022年,至少6名伊朗核科学家遭暗杀,摩托车上的磁铁炸弹、街头的枪手…… 好莱坞式的刺杀手法,背后都有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的影子。西方国家对伊朗核计划如鲠在喉,但直接动手会引发外交地震。于是以色列成了"白手套"——美国提供情报,德国提供技术设备,英国配合后勤,而流血的任务交给特拉维夫。
2020年伊朗顶级核物理学家法赫里扎德遇刺后,欧盟仅发表了一篇不痛不痒的"谴责声明",而美国时任国务卿蓬佩奥的推特却意味深长:"感谢以色列为世界安全做出的贡献。"这种双标背后,是西方既想除掉眼中钉,又怕脏了手的算计。正如一名匿名北约官员所说:"有些事,让‘中东牛仔’去干更合适。"
网络战先锋
键盘比导弹更致命
2010年,"震网"病毒瘫痪伊朗1000台离心机,直接拖慢其核进程数年。这场网络攻击被广泛认为是美以联手之作——美国提供技术,以色列负责执行。为什么?因为网络攻击的痕迹难以追踪,即便败露也能矢口否认。
以色列的8200部队(全球顶尖黑客军团)常年为西方服务:2012年攻击沙特石油系统,2017年瘫痪卡塔尔政府网站,2023年干扰俄罗斯对叙利亚的军售……这些行动背后,往往藏着西方能源集团或军火商的影子。一名前CIA雇员透露:"我们制定方案,他们敲下回车键。即便出事,也是‘犹太人的独走’。"
代理人战争
借刀杀人的老把戏
叙利亚内战期间,以色列空袭叙境内目标超过300次,表面是打击真主党,实则帮西方削弱伊朗势力。更讽刺的是,2018年以色列曾向叙利亚反对派提供武器——而这些反对派中的极端分子,正是西方此前宣称要消灭的"恐怖组织"。
在也门,以色列通过阿联酋向反胡塞武装输送无人机;在黎巴嫩,它资助基督教民兵对抗亲伊朗的真主党。这些行动的资金和技术大多来自欧美,但西方媒体只会报道"以色列又挑起冲突"。一名法国外交官私下承认:"我们需要一个随时能背锅的‘坏孩子’。"
舆论挡箭牌
挨骂我来 好处你拿
每当以色列轰炸加沙,国际社会谴责声四起,但西方政府的表态总是微妙:"以色列有自卫权,但应保持克制。"这种看似中立的措辞,实则为继续军售留足空间——2023年德国对以军售额暴涨70%,美国每年38亿美元军事援助一分不少。
更讽刺的是,西方常把以色列当"道德试验场"。法国曾默许以军测试新型无人机,英国通过以色列向乌克兰转运武器以避免激怒俄罗斯。正如《经济学人》所评:"他们负责冒险,我们负责赚钱。"
肮脏的共生
谁在操纵这场"影子游戏"?
国际政治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童话。当默茨说出"脏活"二字时,他揭穿的不仅是西方对以色列的利用,更是现代霸权主义的本质——强权国家需要一把既锋利又能随时丢弃的刀。
从冷战时期南非的种族隔离政权,到如今沙特在也门的暴行,西方永远在寻找这样的"白手套"。而以色列的特殊性在于:它既是棋子,也是棋手;既甘愿被利用,也精明地换取政治保护。这种畸形共生关系,或许才是中东乱局永无宁日的根源。
当下一个"脏活"出现时,谁会接单?谁又会假装看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