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3岁中秀才,26岁中进士,林则徐科举和仕途之顺,清代难有匹敌者

提及林则徐,多数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往往是“虎门销烟”的壮举及其英勇对抗英国侵略者的历史片段。然而,林则徐的成就远不止于

提及林则徐,多数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往往是“虎门销烟”的壮举及其英勇对抗英国侵略者的历史片段。

然而,林则徐的成就远不止于此。

他在科举之路与仕途上的顺畅,于清代汉族官员中堪称佼佼者。

林则徐,籍贯福建侯官,诞生于1785年8月30日,即乾隆五十年。

其家族背景平凡,四代人虽均为读书人,却未有人涉足仕途。

其父林宾日,身为一位清贫的秀才,依靠教书维持生计,生活时常陷入拮据。

相较于一般的贫困家庭,林则徐的成长环境又略显优越。

得益于父亲的启蒙教育,自幼便立志通过科举步入仕途。

知识改变命运,这一真理,在林则徐身上得到了验证。

尽管家庭氛围的熏陶至关重要,但林则徐自身的天赋同样不容忽视。

据史料记载,他四岁便随父学习,七岁便能独立作文。

嘉庆元年(1796年),年仅11岁的林则徐便通过了县试,次年更是在府试中拔得头筹。

1798年,年仅13岁的他成功考取秀才,这在清代科举史上实属罕见。

同年,当地名士、曾任河南永城知县的郑大谟,将爱女许配给他。

但因年幼,婚礼并未立即举行。

中秀才后,林则徐进入福建最高学府鳌峰书院深造,期间虽曾参加乡试但未中。

直至嘉庆九年,19岁的他终于在乡试中脱颖而出,名列第二十九名举人。

发榜当日,恰逢他与郑淑卿的大婚之日,中举与完婚同日举行,为林家带来了双重的喜悦。

次年,满怀壮志的林则徐,踏上赴京参加会试的旅程。

然而,放榜之时,他的名字并未出现在榜单之上。

这位福建才子在京城意识到,在全国众多学子中,自己也只是普通一员。

会试落榜后,林则徐转而投身福建巡抚张师诚幕府,开始了他的幕僚生涯。

在清代,未能通过科举考试的举人,常会选择成为幕僚。

以此途径不仅可获得不菲的收入,更重要的是,这段经历对日后步入仕途大有裨益。

林则徐投身幕府后,深得张师诚的赏识。

后者对这位才华横溢、行事果断的年轻人寄予厚望,鼓励他继续参加会试。

然而,在嘉庆十三年,林则徐的会试之旅再次以失败告终。

但他并未因此气馁,而是坚持不懈,终于在嘉庆十六年成功通过会试。

并在随后的殿试和朝考中,分别取得了二甲第四名和第五名的好成绩,由此被选为庶吉士。

这一年,林则徐年仅26岁。

或许有人会觉得,26岁考中进士并不算出众。

但实际上,这是对清代科举制度缺乏了解的表现。

据统计,清代两万多名进士的平均中举年龄为34岁。

就连我们所熟知的大才子纪晓岚,也是在30岁时考中进士,而刘墉则是在31岁时中举。

林则徐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科举之路颇具代表性,可以说是清代读书人考中进士的一个典范。

当然,与许多同龄人相比,林则徐的科举之路相对顺畅。

虽然也曾经历过乡试、会试的落榜,但次数并不算多。

凭借庶吉士的身份,林则徐的仕途前景自然要比一般进士更为光明。

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林则徐所处的时代仍然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按照正常程序,一个七品的翰林官要想升至二品大员,至少需要30年的时间。

至于能否更进一步达到一品,则更是难上加难。

那么,林则徐从七品升至二品究竟用了多长时间呢?

与其他翰林官一样,林则徐也在翰林院度过了数年的磨砺时光。

直到嘉庆二十一年,他被外放为江西乡试副考官,此后又多次担任乡试主考官。

直到嘉庆二十五年,林则徐的仕途才有了实质性的突破,被提拔为江南道监察御史(从五品)。

从此,他的升迁之路开始加速。

刚担任监察御史两个多月,林则徐就在京官考核中获得了一等评价,被嘉庆帝以“道府用”,并实授浙江杭嘉湖兵备道(正四品)。

在林则徐的早期仕途中,或许由于他相对缺乏官场历练,加之他采取的亲民措施与刚正不阿的个性,让他在浙江的官场环境中显得尤为突出,与当时腐败盛行的官场风气大相径庭,这让他感受到了深深的孤独、挫败与忧郁。

1821年,即道光帝登基的首年,林则徐的父亲身患重病,他以此为契机,选择离开官场,辞官归乡。

此时的林则徐,内心充满了矛盾:他渴望在仕途上有所建树,立志成为一位为民谋福的好官;但另一方面,他又对官场的阴暗面深恶痛绝,不愿与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员为伍。

然而,在家人的支持与鼓励下,以及自己心中那份经世济民的坚定信念,林则徐最终决定重返官场。

回到京城后,他得到了恩师曹振镛的大力推荐。

于是在道光三年(1823年),道光帝亲自下旨,任命他为江苏按察使(正三品官职)。

但好景不长,一年后,林则徐的母亲离世,他不得不再次辞官,回乡守孝三年。

道光七年,林则徐官复原职,被调任为陕西按察使,不久后又升任江苏布政使(从二品官职)。

然而,命运多舛,他的父亲也随后去世,林则徐不得不再次丁忧离职。

道光十年,林则徐被外放至湖北担任布政使。

仅三个月后,他便晋升为河道总督(正二品官职)。

两年后,他又改任江苏巡抚,正式成为了手握重权的地方大员。

从巡抚到总督,林则徐仅用了五年的时间。

到了道光十七年正月,他更是被提拔为湖广总督。

至于林则徐后来的事迹,无需过多赘述。

他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前往广东禁烟,这一壮举,开启了他传奇般的英雄生涯。

回顾林则徐的仕途,他无疑是一个幸运儿。

从七品的翰林官到正二品的漕运总督,他仅用了短短二十年的时间,升迁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同时,林则徐的为官之路,也恰好成为了清代翰林院庶吉士升迁路线的一个典范。

他跳过了知县、知州等基层官职,直接以道府作为仕途的起点。

评论列表

乀冷不丁丨M1n9灬
乀冷不丁丨M1n9灬 4
2025-05-15 18:20
原来他的座师是曹振镛!这条大腿抱上就不得了的。
宇化贤
宇化贤
2025-05-29 14:31
满清十大酷刑、闭关锁国、不思进取、文字狱、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剃发易服、驱使奴隶、鞑子一人管十家,银乱中国女子,欺男霸女、康熙乾隆六下江南挥霍奢靡、四库全书篡改禁毁15万册古籍、隐藏满清罪恶事实、抹黑明朝历史、禁锢思想、打断人民的脊梁骨、误人子弟,误导国人成为奴隶、阉割中华文明,使我国回到漆黑蒙昧的原始社会、凡有水旱,坐视不管、重徭役、纵贪官污吏,官以贿得邢以钱免,腐败,卖官鬻爵,贪赃枉法国库空虚、圈地运动,百姓流离失所、民族压迫、宁与外邦不与家奴、割地赔款、不战而败、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百年屈辱、祸国殃民、扼杀维新、残暴专制、种族灭绝、赵州之屠、畿南之屠、潼关之屠、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江阴八十一日、常熟之屠、四川大屠杀、金华之屠、南昌大屠杀、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汾州之屠、大同之屠、广州大屠杀、潮州之屠……几乎将明朝全境上下屠了个底朝天,整个华夏大地十室九空!中国文明领先世界几千年,直到满清统治时期才急剧衰落到世界贫穷国家。由于满清持续篡改两百多年的历史,很多罪恶都被掩盖!这些还只是已确认过的真实事件,不信的请自己先查一下有没有这些事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