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七律·秋雁寄乡思

嘹呖西风万里天,芦花深处乱鸣弦。影横秋水凝残照,声断平沙带晚烟。江上晓寒愁送客,渡头凉月好呼船。凭将尺素传乡信,飞过潇湘

嘹呖西风万里天,芦花深处乱鸣弦。

影横秋水凝残照,声断平沙带晚烟。

江上晓寒愁送客,渡头凉月好呼船。

凭将尺素传乡信,飞过潇湘雪满川。

这首诗围绕大雁展开,借大雁在秋日天空、江畔等场景中的活动,描绘出一幅充满秋意与离情的画面。

诗中既有对大雁飞行、鸣叫等动态的生动刻画,又融入了送客的愁绪、对乡信的期盼等情感,将自然之景与人间之情紧密相连,营造出一种悠远而惆怅的意境。

“嘹呖西风万里天,芦花深处乱鸣弦”,开篇便营造出一种宏大而萧瑟的氛围。

“嘹呖”形容大雁的叫声清脆而响亮,在西风的吹拂下,大雁翱翔于万里晴空之中,展现出一种自由而豪迈的姿态。

“西风”点明了季节是秋季,带来了丝丝凉意和萧瑟之感。

“芦花深处乱鸣弦”,将大雁的叫声比作杂乱的琴弦声,生动地表现出大雁在芦花丛中穿梭鸣叫的情景。

芦花本就是秋日典型的景象,其洁白、飘零的特点更增添了秋意的萧瑟,而大雁的鸣叫则在这寂静的芦花丛中显得格外突出,仿佛是大自然奏响的一曲秋日乐章。

“影横秋水凝残照,声断平沙带晚烟”,进一步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绘大雁。

大雁的身影横亘在秋水之上,与即将落下的残阳相互映衬,形成一幅静谧而优美的画面。

“凝”字用得精妙,既表现出残照的凝固感,又暗示了时间的静止,仿佛这一刻的秋水、残照和大雁的身影都定格在了画面中。

“声断平沙带晚烟”,大雁的叫声在平沙上渐渐消失,伴随着傍晚的烟雾,给人一种悠远、空灵的感觉。

“晚烟”增添了画面的朦胧美,也让整个场景显得更加孤寂和惆怅。

“江上晓寒愁送客,渡头凉月好呼船”,诗的意境从大雁的自然场景转到了人间的送别场景。

“江上晓寒”描绘出清晨江上的寒冷,这种寒冷不仅是身体上的感受,更是心情上的凄凉。

“愁送客”直接点明了送别时的愁绪,离别的痛苦和对友人的不舍之情溢于言表。“渡头凉月好呼船”,渡头的凉月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好呼船”则暗示着送别之人即将乘船离去,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惆怅。

这里的凉月与前面的秋水、残照等自然景象相呼应,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离情的秋日画面。

“凭将尺素传乡信,飞过潇湘雪满川”,尾联将情感升华到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乡信的期盼。

“尺素”代指书信,希望大雁能够带着自己的书信,飞过潇湘大地。

潇湘在古代文学中常常象征着遥远而美丽的地方,同时也带有一种思乡的情感。

“雪满川”描绘出潇湘大地上白雪皑皑的景象,既增添了画面的美感,又暗示了路途的遥远和艰难。

借大雁传达乡信,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和真挚。

整首诗以大雁为线索,将秋日的自然景观、人间的送别场景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通过对大雁飞行、鸣叫等细节的描写,以及对江上晓寒、渡头凉月等环境的渲染,营造出一种悠远、惆怅的意境。

诗中既有对大雁自由翱翔的赞美,又有对离别之苦的感慨,更有对家乡的深深思念,情感丰富而深沉,让读者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人间真情的温暖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