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沉默的荣耀》中有一个倔老头,就因为吴石给日本人当翻译,气到辞职去训新兵,吴石连发五封电报,叫他回台北,他都没搭理。
后来吴石知道他是自己人,深夜冒雨堵门,一个门里,一个门外,倔老头就是不肯给吴石开门,吴石没办法,只能跟他隔着门对暗号,暗号对了,灯才亮了,门才开了,吴石也浑身湿透了。
▲《沉默的荣耀》剧照,陈宝仓将军(那志东/饰)
▲《沉默的荣耀》剧照,吴石将军(于和伟/饰)
这个倔老头就是鼎鼎大名的陈宝仓将军,1950年6月10日,他与吴石、聂曦、朱枫四人被国民党杀害,英勇就义。陈宝仓从旧式军人到爱国抗日将领、再到英勇就义的中共隐蔽战线的地下情报人员,他的一生短暂而壮烈。
今天,陈宝仓的外孙女李敏,为我们讲述陈宝仓将军的故事。
家道中落,少年立志
外祖父陈宝仓1900年出生于北平,他的父亲在北平海松宝斋古玩店做高级雇员,家境十分殷实。
外祖父上小学时,他的母亲因病离世,他父亲也因生病不得不辞去工作,那时家中没有了收入来源,外祖父连交学费都成了问题。幸运的是,外祖父学习成绩很好,每次考试都能拿到第一名,获得免交学费的奖励,靠着这些奖励,外祖父勉强读完了小学。
外祖父14岁时,他父亲也病逝了,但他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学业。几年后,外祖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青年时期的陈宝仓将军
外祖父从军校毕业后,和几位同窗好友一同前往山西,投奔阎锡山。他从排长做起,一直升到师参谋长。虽然外祖父在军营里过得顺风顺水,但他始终不开心。当时国内军阀混战,交战双方经常是昔日的同窗。国内强敌环伺,中国人却在忙着内战,外祖父感到十分压抑、苦闷,他越发希望中国人能团结起来,共同御敌。
英勇战斗,战功卓著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和积极推动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外祖父情绪高涨,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战斗中。
1937年,外祖父调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教育科长,兼任武汉城防指挥所主任,负责武汉的防务。在那里,他结识了周恩来、沈雁冰、郭沫若、李富春等共产党人,了解了共产党的抗日主张。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黄埔军校武汉分校)
他感佩于共产党人的作风,赞同共产党提出的共同抗日主张,从那时起,他逐渐接受了共产党的思想,心也开始向共产党人倾斜,外祖父开始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向中国共产党靠拢。
淞沪会战失败后,外祖父调任安徽宣城。1938年春,日军调集重兵进犯宣城,想通过津浦路进攻武汉。外祖父率军与日寇展开了血战,战斗中,他被敌机投掷的炸弹击中,身受重伤。我妈妈说,外祖父这次负伤,是他一生中和家人在一起最幸福的时光。那是1938年3月中旬,天还很冷。一天傍晚,有一位军校的军官来家里叫门,在门外小声地对外祖母说:“教育长挂花了。”外祖母心都揪起来了,带着孩子们直奔码头。
▲宣城战斗中,身负重伤的陈宝仓将军
有人用担架把外祖父从船上抬下来,只见他全身都裹着绷带,只露出口鼻和一只左眼,把大家都吓坏了。外祖母赶紧让人把外祖父送到了医院,一番检查下来,外祖父全身竟受伤200余处,好在没有伤到骨头,在医院里治疗了一段时间,就可以回家休养了。唯一遗憾的是,一块弹片嵌进了他的右眼,导致他右眼彻底失明。
养伤那段时间,外祖父难得地脱下了军装。他穿着大褂、布鞋,带着孩子们在河滩上放风筝,陪孩子们吟诗作赋猜谜语,家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1938年,在家养伤的陈宝仓将军
妈妈说,那些天外祖父整天陪着他们,给他们讲战斗的故事,讲苏联红军飞行员的故事,那些故事让他们感受了战争的残酷,也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随着武汉会战越发激烈,外祖父再也坐不住了,他不顾眼伤未愈,立刻赶赴湖北黄石,参加德安会战,那一战,他指挥军队消灭了2万多名日寇。只是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机会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了。
镇守边关,万夫莫开雄
1940年秋天,日寇占领越南,为了防止日寇反攻中国,外祖父奉命前往广西组建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靖西前线指挥所,并出任中将主任。外祖父怀着与靖西共存亡的决心赶赴前线,一到任,他就重新调整了军队布防,又带着士兵和百姓修筑防御工事,发动群众,加强军民联防。
▲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靖西前线指挥所遗址
当时侵占越南的日寇疯狂叫嚣要三天拿下靖西,但他们没想到,外祖父是工兵出身,修筑的防御工事固若金汤,易守难攻,外祖父在靖西镇守了四年,日寇始终未能踏入靖西一步,使靖西成为从未被日寇铁蹄蹂躏的一块净土。直到今天,仍然可以在靖西看到修筑的工事。
▲靖西岳圩之战遗址
镇守靖西时,越南共产党领导人胡志明等人来到靖西修养、隐蔽,外祖父知道后,便派人在暗中保护他们,还帮助他们培养军事人才。后来,外祖父帮助越南共产党的事情被特务告发,蒋介石命令他立刻逮捕胡志明及其他越南共产党人,外祖父不肯,还私下联系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组织,以搜捕的名义,保护越南共产党人离开了中国。
为此,外祖父被罢免了职务,还被军事法庭传唤,前往重庆,等待传讯。
青岛受降,扬眉吐气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全国划分成11个战区,分别接受日军投降,完成接收工作。还在等待传讯的外祖父在老同学陈诚的推荐下,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政部胶济区特派员,一场风波就此化解,外祖父官复原职,连夜飞往青岛,主持受降事宜。
10月25日,青岛地区受降典礼在青岛汇泉跑马场隆重举行。外祖父和美国海军第六师司令谢勃尔少将共同接收了日寇代表递交的受降书,以及随身佩戴的战刀。那一刻,外祖父身上承载着中国人抗战胜利的骄傲与自豪,自此中国人终于能挺起胸膛,扬眉吐气了。
▲1945年,陈宝仓将军(中)与美国谢勃尔少将在青岛接受日本投降
而后,外祖父又主持接收工作,足足忙了几个月才把日寇在青岛的兵工厂、火药厂、汽车修理厂、日本领事馆、军需品厂等多处大体接收就绪。
拒绝内战,秘密资共
青岛接收工作结束以后,外祖父调任济南,出任国民党国防部联合勤务总司令部第四兵站中将总监,负责生产、调拨山东地区所需的军用物资、粮饷。
▲陈宝仓将军照片,时任国民党国防部第四兵站中将总监
这个身份给外祖父帮助共产党提供了很大的便利。那个时候经常出现物资刚运送出济南城,就神秘丢失的事情,这都是外祖父干的,他将调拨给前线的物资,秘密运送给共产党。妈妈说,那个时候她几次听到外祖父对外祖母说:“今天又给那边送了一批礼!”也曾见到共产党代表深夜进入家中,与外祖父密谈。
尽管十分小心,但外祖父做的事情还是引起了特务的注意,外祖父自己也意识到能为共产党做事的时间不多了,于是利用一切机会为共产党运送物资。
这时,国民党高层发觉收编的日伪军中潜伏着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为了防止兵变,便令外祖父将这个整编师移防到济南城外。外祖父接到命令后兴奋不已,他立刻给这个整编师配齐了全套的军需装备及物资补给,然后欢欢喜喜地将他们送出城外。结果部队刚出城,就被共产党悉数俘虏收编,军需补给也全部被共产党缴获。这中间发生了什么,可想而知。
时任山东省主席的王耀武闻讯拍案而起,怒斥外祖父是叛徒,但外祖父丝毫不为所动。王耀武将这件事密告了蒋介石,结果,外祖父又光荣地“下岗”了。
赋闲在家,一心向党
外祖父虽然被罢免了官职,但他依然关心国内局势。这时,共产党派地下党员吴仲禧来与外祖父联系。妈妈说,那时候吴仲禧经常到家里来,和外祖父下棋、喝茶、聊天,外祖父的心在这段时间里彻底倒向了共产党。
▲曾在国民党军中潜伏十几年的中共地下党员吴仲禧
1948年底,外祖父调回国民党国防部任中将高参,虽然是个闲职,但可以为外祖父的情报工作做掩护。外祖父在台湾还有一些旧部、旧友,他还熟悉国民党军队的机构及工作方式,出任这个职务也有利于获取到更多的军事情报,于是他向吴仲禧表示可以前往台湾潜伏,为实现祖国统一做工作。
经吴仲禧联络,1949年初,外祖父和外祖母一起前往香港,在地下组织的安排下,外祖父与中共香港分局的领导人方方和饶彰风建立了联系,成了一名潜伏在国民党高层的隐秘战线工作者。
▲方方
▲饶彰风
1949年春,外祖父受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和民革中央的派遣,怀着对祖国的一片赤胆忠心,前往台湾,配合“大舅”吴石开展地下工作。外祖父心里明白,这一去很可能是一条不归路,但他毅然担负起深入虎穴的艰巨任务。
暗夜潜伏,血洒宝岛
为了便于工作和掩护身份,外祖父决定将家人一同带去台湾。当时我的大姨已在上海工作,便没有一同前往,临别前,他们在照相馆拍下了唯一一张全家福。
▲陈宝仓将军全家福
到了台湾后,外祖父密切配合吴石的工作,利用过去的旧部和同僚,以及国防部高参职务身份,获取了台湾中、南、北部各防守区的部队番号、兵力部署、驻扎地点等重要情报。同时,还收集到包括台湾部分地区的交通、地形情况、态势图等重要资料,这些资料通过吴石及地下组织源源不断地送到了共产党手中,为解放台湾提供参考依据。
▲时任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的吴石中将
1949年初冬,妈妈放学回家时,看到一辆呼啸而过的军车,车上站着很多被五花大绑的犯人。她听路人说,这些人都是共产党的奸细,要拉去处决。她感到害怕,赶紧跑回家告诉外祖父。
外祖父预感到危险临近,立刻着手安排,将家人送出了台湾。为了不引起注意,外祖父甚至都没有到机场送别。妈妈说,她没想到那一次的匆匆告别竟是永远的分别。
1950年1月台湾中共地下党负责人蔡孝乾被捕,很快就叛变投敌。蔡孝乾的叛变给在台湾的共产党地下组织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包括吴石在内的地下党员悉数被捕。
最初,外祖父并没有被列入调查名单中,但是调查人员无意中在吴石没来得及销毁的情报中,发现了一个熟悉的笔迹。经过仔细比对,最终锁定了外祖父,外祖父立即被捕。
▲陈宝仓将军手迹
外祖父在狱中,自始至终一字未吐,没有招出一人一事,从而保护了他的情报小组成员安全。为了从外祖父那里得到更多有价值的口供,国民党特务对他施以酷刑,但他始终坚贞不屈。
1950年6月10日,外祖父与吴石、聂曦、朱枫被判处死刑,行刑前,外祖父毅然写下遗书:
永康街十三巷七号段翔九兄鉴。弟已被判死刑,请转告家属死后即用火葬。
弟 陈宝仓绝笔 六月十日
▲陈宝仓将军遗书
下午4:30,马场町刑场的上空传来几声枪响,外祖父英勇就义,时年50岁。
▲陈宝仓将军行刑前最后的照片
历尽艰险,忠骨还乡
外祖父牺牲的消息传回家乡,外祖母当即就病倒了,中共地下党员吴仲禧经常派他的女儿来家里看望、安慰。
为了取回外祖父的骨灰,外祖母费尽了心力。因为外祖父是“政治犯”,很少有人敢去领取遗体并安排火化,外祖母历尽曲折,终于联系到了两位台北朋友,希望他们能帮忙将外祖父的遗体火化。
两位朋友出于对外祖父的敬佩和与外祖母的友情,冒着巨大的风险去刑场认领遗体,并以600台币买通火化工人,这才拿到了外祖父的骨灰。
可是该如何把外祖父的骨灰带回来呢?
这时我妈妈在台北上学时的同学正好要从台湾经过香港回到上海去考大学,这位同学便毅然决然地肩负起这项重任。
1950年7月,她搭乘船只从台湾直奔香港,然而,由于没有“入港证”,她无法上岸,加之香港的严密检查,带着骨灰很难过关。情急之下,她放弃了所有的随身行李和物品,仅将骨灰细心包裹好,紧紧绑于身上。在夜色的掩护下,她跳入茫茫的大海,历尽艰险,终于抵达香港。
很快,骨灰就送到外祖母的手中,外祖母激动地将外祖父的骨灰紧紧地抱在怀里,那骨灰依然带着海水的湿润。外祖母当年离开台湾的时候,曾与外祖父有个约定:我们会在香港等你。然而,最终等来的却是一包承载着无尽思念的骨灰。
▲陈宝仓烈士证书
1952年毛主席亲笔签署颁发了第0009号《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授予外祖父革命烈士称号。
1953年9月14日,一场低调但高规格的公祭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为了祖国统一、人民幸福操劳半生的外祖父,在那一刻终于安睡在祖国的怀抱中……
▲陈宝仓烈士之墓
陈宝仓
陈宝仓(1900—1950),字自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工兵科毕业,历任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教育科长兼武汉城防指挥所主任、第八集团军参谋长、第四战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兼靖西前线指挥所中将主任、国民党国防部军政部胶济区特派员、第四兵站中将总监、国民党国防部高参中将等职。1949年赴台湾从事地下工作,为吴石情报组重要成员。1950年3月被捕,6月10日在台北马场町刑场英勇就义。
【本文所用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文章来源:“小象家童书”微信公众号
统筹:李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