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吕雉临朝称制,用「人彘」吓儿子致其病亡?

咱们先把时间拉回公元前 194 年,刘邦刚去世一年,17 岁的汉惠帝刘盈刚坐上皇位没多久。这天他本来没什么事,母亲吕雉突

咱们先把时间拉回公元前 194 年,刘邦刚去世一年,17 岁的汉惠帝刘盈刚坐上皇位没多久。这天他本来没什么事,母亲吕雉突然派人来叫他,说 “有个好东西要带你看看”。刘盈跟着太监走到后宫一个偏僻的厕所,掀开帘子一看,当场就傻了 —— 里面蜷缩着一个没手没脚、眼睛被挖掉、耳朵也听不见的人,嘴里还发出模糊的呜咽声。

刘盈吓得腿都软了,哆哆嗦嗦问这是谁,旁边太监小声说 “这是戚夫人啊”。他 “哇” 的一声就哭了,连滚带爬地跑回去,之后就病倒了,一年多都没能下床。后来他跟吕雉说:“这不是人能干出来的事!我是你儿子,以后没法管天下了。” 再后来,刘盈就天天喝酒放纵,没几年就死了。

很多人都觉得,刘盈就是被 “人彘” 吓病、最后病死的,但咱们翻遍《史记》《汉书》就会发现,这事背后藏着更多门道,不是一句 “吓病” 就能说清的。

1. 先搞懂:吕雉为啥对戚夫人这么狠?不是单纯的坏

要聊 “人彘”,得先说说吕雉和戚夫人的仇。刘邦当年打仗的时候认识了戚夫人,这姑娘又会唱歌又会跳舞,把刘邦迷得不行,连带着戚夫人生的儿子刘如意,也成了刘邦的 “心头肉”。那时候吕雉已经人到中年,跟着刘邦吃了不少苦,刘邦当了皇帝后,她虽然是皇后,但跟刘邦的感情早就淡了。

最让吕雉不能忍的是,戚夫人天天在刘邦面前哭,想让刘邦把太子刘盈废了,改立刘如意当太子。刘邦还真动心了,好几次在朝堂上提这事,要不是张良出主意,请来了连刘邦都请不动的 “商山四皓” 给刘盈撑场面,刘盈的太子之位早就没了。

你想啊,吕雉为了保住儿子的位置,跟大臣们周旋,跟刘邦掰手腕,吃了多少暗亏?她心里的恨早就攒满了。刘邦一死,她手里有了权力,第一个要收拾的就是戚夫人。一开始她只是把戚夫人头发剃了,让她穿粗布衣服舂米,可戚夫人还不老实,一边舂米一边唱 “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意思是等着儿子刘如意来救她。这一下彻底把吕雉惹毛了 —— 你还指望儿子?那我就先让你尝尝失去一切的滋味。

2. “人彘” 真相:正史记载有细节,但也有疑点

关于 “人彘” 的细节,《史记・吕太后本纪》写得很清楚:吕雉先把戚夫人的手脚砍了,挖掉眼睛,用毒药熏聋耳朵,再灌上哑药,让她住在厕所里,还给起了个名字叫 “人彘”。之后特意叫刘盈来看,目的很明显 —— 她想让儿子看看,跟咱们作对的人,下场就是这样。

但这里有个疑点:史学界有学者觉得,“人彘” 的记载可能有夸张成分。为啥?因为以当时的医疗条件,砍掉手脚、挖掉眼睛后,人根本活不了多久,更别说还能让刘盈去 “参观” 了。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离吕雉时代已经过去几十年,可能加入了民间流传的一些渲染。不过不管细节有没有夸张,吕雉迫害戚夫人、刘盈因此受刺激,这是正史公认的事实。

还有个点容易被忽略:刘盈不是第一次受刺激了。刘邦活着的时候,就老想废他太子,他心里早就憋着一股劲;刘邦死后,吕雉把刘如意召到宫里,刘盈知道母亲要杀弟弟,天天跟刘如意同吃同住,就怕母亲下手。可就算这样,吕雉还是趁刘盈早上出去打猎,把刘如意毒死了。刘盈回来看到弟弟的尸体,心里已经快扛不住了,再加上 “人彘” 这事儿,直接就崩溃了。

3. 刘盈之死:“人彘” 是导火索,不是唯一原因

很多人说 “吕雉用‘人彘’吓病儿子致其死亡”,其实有点片面。刘盈的死,是长期压力加突发刺激的结果。

咱们先看刘盈的性格:他跟吕雉完全不一样,吕雉狠辣果决,刘盈却特别仁厚。刘邦当年打项羽的时候,好几次把刘盈和鲁元公主推下车,是夏侯婴救了他们,从那时候起,刘盈心里可能就对 “权力斗争” 很抵触。后来当了皇帝,吕雉把大权牢牢抓在手里,朝堂上的事全是吕雉说了算,刘盈就是个摆设。

有一次,吕雉想杀刘邦的大儿子刘肥(刘盈的哥哥),刘盈知道后,特意在宴会上跟刘肥坐在一起,把刘肥当自己人,吕雉没法下手,最后只能把刘肥封地削了一部分才作罢。从这些事能看出来,刘盈想保护身边的人,可他没权力,只能眼睁睁看着母亲杀人。这种 “想做却做不到” 的无力感,早就把他压得喘不过气了。

“人彘” 事件就是最后一根稻草。他看到戚夫人的惨状,突然明白:母亲的权力是用鲜血堆起来的,自己要是想掌权,就得跟母亲一样狠,可他做不到;要是不掌权,就只能看着母亲继续杀人。这种两难让他彻底放弃了,开始天天喝酒、沉迷享乐,身体越来越差。公元前 188 年,刘盈去世,年仅 23 岁。

4. 放在今天看:权力斗争里的 “亲情代价”

咱们抛开古代的皇权不说,单说 “权力对亲情的影响”,其实现在也能找到影子。比如有些家族企业里,为了争家产,兄弟姐妹反目成仇;有些父母把自己的野心加在孩子身上,逼孩子做不喜欢的事,最后导致孩子心理出问题。

吕雉其实也是个可怜人,她跟着刘邦从草根到皇后,见惯了背叛和杀戮,她觉得 “狠” 是保护自己和儿子的唯一办法。可她没意识到,刘盈想要的不是权力,而是亲情和安稳。她用自己的方式 “保护” 儿子,最后却把儿子逼上了绝路。

刘盈的悲剧,本质上是 “权力异化亲情” 的结果。当亲情变成权力的垫脚石,当家人变成斗争的工具,再亲近的关系也会被撕裂。这一点,不管是在两千多年前的皇宫,还是在今天的生活里,都是一样的。

回头看吕雉和刘盈的故事,你会发现没有绝对的 “好人” 和 “坏人”。吕雉有她的无奈和狠辣,刘盈有他的仁厚和懦弱。如果刘盈能再强硬一点,或者吕雉能多给儿子一点信任,结局会不会不一样?要是你站在刘盈的位置上,面对强势又狠辣的母亲,一边是亲情,一边是自己的底线,你会怎么做?或者你觉得吕雉这么做,真的是为了儿子好吗?评论区可以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