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今天,《731》上映了,有些痛,我们得盯着看。

防空警报划破长空的瞬间,影院的灯光恰好熄灭。历史的血痕这部磨了十年的电影,终于在今天揭开了那层结痂的疤。导演赵林山带着团

防空警报划破长空的瞬间,影院的灯光恰好熄灭。

历史的血痕

这部磨了十年的电影,终于在今天揭开了那层结痂的疤。导演赵林山带着团队钻进哈尔滨市图书馆的故纸堆时,指尖划过的文献里还沾着泛黄的血痕。

1932 年至 1945 年间,3000 多名中国人、朝鲜人、俄国人被塞进平房区的 "囚室",成了 731 部队的 "马路大"(活体实验材料)。

演员的付出

张家辉在镜头前瘦脱了形。为了演好那个在解剖台旁崩溃的军医,他七天没怎么合眼,眼窝陷成两个黑洞。

拍摄活体解剖戏时,道具组用硅胶做的 "脏器" 混着血浆泼在手术台上,监视器前的历史顾问突然别过脸。当年真实的场景,比这残酷百倍。

观众的反应

影院里的抽泣声从零星到成片。有观众盯着银幕上冻伤实验的特写,下意识攥紧了保温杯,水汽在玻璃上凝成白雾,像极了纪录片里 731 部队实验室的蒸汽。

那些被反复冻融的肢体,那些被注入鼠疫菌的孩童,那些在毒气室里扭曲的身影,不是虚构的惊悚,是档案馆里盖着红章的卷宗。

全球的共鸣

有意思的是排片表。全国影院几乎都把黄金场次让给了这部电影,"警钟长鸣场"" 吾辈自强场 "的票根上,印着比爆米花桶更沉的字。

澳大利亚的华人影院特意加了字幕:" 献给所有不该被遗忘的名字 ";温哥华的放映厅外,老兵举着"Never Again" 的牌子静静站立。

散场后的思考

散场时,保洁阿姨在座位底下捡到不少揉皱的纸巾。有个穿校服的姑娘对着海报鞠躬,她胸前的红领巾蹭到玻璃,像一滴未干的血。

这电影不好看,太痛了。但你得看。

就像防空警报不是噪音,是用声波刻在骨头里的提醒:有些黑暗,闭上眼睛也不会消失;有些罪恶,转过身去就是背叛。

珍惜当下

走出影院时,阳光正好。街角的煎饼摊冒着热气,穿校服的孩子追着公交车跑。这些平常到不值一提的瞬间,都是当年那些 "马路大" 永远到不了的明天。

去看看吧。不是为了记住恨,是为了记住 我们凭什么能站在这片阳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