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上海不是“建”出来的,是长江用泥沙“冲”出来的!

“上海是规划师笔下的东方明珠”,可你知道吗?公元700年,它还在海里泡着呢!今日,陆家嘴那422米高的金茂大厦傲然矗立;

“上海是规划师笔下的东方明珠”,可你知道吗?公元700年,它还在海里泡着呢!

今日,陆家嘴那422米高的金茂大厦傲然矗立;而1300年前,那个所在连海鸥都不愿驻足——潮水一至,一切皆在海底。

于是问题来了:一座海底“龙宫”咋就成了金融宇宙中心?

上海不是“建”出来的,是长江用泥沙“冲”出来的!

答案可不是“造”出来的,而是长江携着泥沙冲了七百年,自己“冲”出了一块地儿。

水利部发布的《2022泥沙公报》显示长江每年输送的泥沙量有4.2亿吨换算一下每秒大概是1330公斤,就跟每秒往入海口倒两辆ModelY相当。泥沙一遇潮汐,即刻沉降,河口每年平均造陆28.7米(依据上海地调院2021年数据)。

唐开元年间(713-741),浦东除了“浪”就是“浪”,到了宋淳祐十年(1250),高桥陆家嘴一线已成“可以种棉花”的潮滩;清嘉庆十五年(1810),外滩已出现“十八里铺”码头。

上海不是“建”出来的,是长江用泥沙“冲”出来的!

没有一辆推土机,却完成全球最大规模的“免费填海”。

横向对比,荷兰围垦须德海花费200亿欧元,修筑6000公里石堤,才造出1600平方公里土地;而上海直接“白嫖”一块震撼世界的土地。

从纵向来说,黄河口也会有造陆的情况不过1855年铜瓦厢改道之后,平均每十年就“换个样子”,稳定性特别弱;长江口的泥沙里有60%是石英级的细颗粒,它的粒径在0.02到0.05毫米之间,黏性高,一旦压实就好像给城市建了免费的“水泥底子”。

深层原因究竟为何?板块下沉且海平面上升造就了天然的“凹槽”,长江的泥沙恰好将这个“坑”填平了,地理课本中称此为“河口湾充填演化”,用通俗的表述就是:老天爷先把锅备好,长江来负责往锅里放食材。

陆地有了,港口有了,粮食、布匹、漕运全部“包邮”,江南税赋在明嘉靖年间占到全国38%,上海县从“小渔村”升级“包邮区总站”,历史走向瞬间被改道。

目前,人工沙源突然削减,上游三峡以及梯级水库拦沙率跨越80%,天然的“冲洗”速率降至每一年5米,但是,大都会的需求并未减少,横沙东滩480平方公里的计划已写入《上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此面积相称于1.5个新加坡,所以,在未来的20年里,绞吸船将替代长江泥沙,成为新的“推土机”。

然而,生态红线却亮起了警报:东滩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的“加油站”,勺嘴鹬全球仅余600只,少停一站,或许就会“全灭”。

上海不是“建”出来的,是长江用泥沙“冲”出来的!

当上海出现“人工冲”优于“自然冲”的状况,这样上海还可否使“GDP”与生态二者达成平衡?答案没人打包票,但可以确定——城市这台“漂移赛车”不会减速,只是换了个发动机。

所以别再迷信“上海速度”是钢筋水泥的功劳。从海底到陆家嘴,每一个地方都在诉说:长江不断流淌,泥沙持续堆积,城市才能“冲”得上天。下一次站在外滩赏景时,你所听到的不单单是汽笛声,还有42亿吨泥沙在脚下悄然“加班”。

上海的故事,说白了就是一部“流动的泥土”把“流动的资本”托上舞台的连续剧。

声明:本文内容80%以上基于自己原创,少量内容借助AI辅助,但是所有内容都经过自己严格审核和复核。图片素材全部都是来源真实素材或者AI原创。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望读者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