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0日,中国国民党主席当选人郑丽文在广播节目专访与媒体联访中,接连抛出关于两岸关系的重磅表态。从直言“当然要赴大陆交流”,到喊出“怕就不要出来混”的硬气回应,再到将“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定为两岸交流“通关密语”,每一句话都直击当前两岸关系的核心矛盾,戳中了台湾民众对和平与发展的真实诉求。

中国国民党主席当选人郑丽文
硬气回应赴陆争议:“要和平就要敢交流”“未来是否会赴大陆交流?”面对这个被反复追问的敏感问题,郑丽文在《千秋万事》广播节目中,给出了毫不含糊的答案:“当然要。”主持人王浅秋紧接着抛出更尖锐的问题,“是否担心过去交流会被贴标签,甚至可能被法办?”没想到郑丽文丝毫不回避,反而用一句接地气的话打破了舆论顾虑:“这有什么好怕的,怕就不要出来混了。”

郑丽文
这句话之所以引发关注,恰恰是因为它戳破了当前台湾舆论场的“虚伪困境”。近年来,民进党当局不断渲染“赴陆交流有风险”,给正常的两岸往来扣上“通中”“卖台”的帽子,导致不少有识之士不敢公开支持两岸交流。但郑丽文看得很透彻:交流不是“风险”,而是解决问题的“钥匙”。
她在后续媒体采访中进一步解释,自己愿意赴陆交流的核心目的,是“化解两岸矛盾、推动和平合作、带来两岸共荣”。在她看来,赴陆交流的关键不在于“见了谁”,而在于“能不能代表台湾多数民意”——只要是为了台湾民众的利益,只要能为两岸和平搭起桥梁,“什么工作都愿意做,什么人都愿意见”。

郑丽文
这种务实态度,与民进党当局的“对抗思维”形成鲜明对比。一边是为了和平敢于突破的担当,一边是为了政治私利制造对立的算计,谁在真正为台湾民众着想,答案不言而喻。
定调两岸“通关密语”:“九二共识”是和平定海神针在谈及如何打破两岸沟通僵局时,郑丽文提出了一个关键概念,两岸交流的“通关密语”。她明确表示,这个“密语”包含三个核心:“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和“中华民族”。这三个词,既是她对两岸关系定位的清晰表态,也是她认为能让两岸“伸出友谊之手”的基础。

九二共识
“‘九二共识’是两岸对话交流产生和平的定海神针。”郑丽文多次强调这一观点,她认为台湾绝大多数民众都是“爱好和平、想远离战争”的,而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反对“台独”。“如何远离战火?就是反对‘台独’。”这句话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道出了两岸关系最根本的逻辑——“台独”分裂势力及其行径,是两岸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也是台湾民众安全的最大隐患。
为了让这个观点更有说服力,郑丽文直接拿台湾民生现状举例。她提到,当前南投县的观光业“非常惨淡”,而背后的原因“大家都知道”——正是因为民进党当局阻挠两岸交流,导致大陆游客无法正常赴台,原本依赖观光业生存的商家、从业者失去了收入来源。“陆委会现在已读不回,无法沟通,导致很多台湾人的权益受损。”这句话点出了问题的核心:民进党当局的“拒统”“抗中”政策,最终伤害的是台湾普通民众的切身利益。

郑丽文
在她看来,“九二共识”不是抽象的政治术语,而是与台湾民生紧密挂钩的“发展密码”。只有承认“九二共识”,才能恢复两岸正常沟通,才能让台湾的农产品顺利销往大陆,让台湾的观光业重现生机,让台湾年轻人获得更多就业机会。这不是“政治正确”,而是“民生正确”。

台北市
和平发展才是台湾的未来郑丽文的一系列表态,之所以能引发广泛关注,本质上是因为她说出了台湾的主流民意。近年来,随着民进党当局“抗中保台”政策的持续,台湾民众已经逐渐看清:“台独”带不来和平,对立带不来发展,只有与大陆保持良性互动,才能实现台湾的长治久安。

郑丽文
从数据来看,台湾民众对两岸交流的需求从未减少。根据此前台湾民间机构的调查,超过六成的台湾民众支持两岸恢复正常经贸、文化交流;超过五成的台湾民众认为,“九二共识”有助于维护两岸和平稳定。这些数据背后,是台湾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他们不想被政治操弄,不想因为“台独”而面临战争风险,更不想因为两岸对立而失去工作和收入。

台湾民意
郑丽文显然看到了这一点。她在表态中反复强调“凝聚多数主流民意”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顺应民意,推动两岸和平交流,才能真正解决台湾的民生问题。“什么是台湾的主流民意?不是民进党喊的‘抗中保台’,而是‘要和平、要工作、要发展’。”这句话,或许就是对当前台湾民意最精准的概括。

台湾民众
结语郑丽文的表态,为当前低迷的两岸关系注入了一丝活力,也让外界对国民党未来的两岸政策充满期待。但要真正打破两岸僵局,还需要从“表态”走向“行动”。

郑丽文
首先,需要进一步凝聚台湾内部的共识。虽然支持两岸交流的民意占主流,但民进党当局的“恐中”宣传仍有市场,部分民众对大陆仍存在误解。这就需要更多像郑丽文这样的政治人物,用务实的论述、真实的案例,让台湾民众看清两岸交流的好处,看清“台独”的危害。
其次,需要推动两岸民间交流的重启。无论是观光业、农业,还是文化、教育领域,两岸民间交流都是打破僵局的重要抓手。可以从恢复两岸旅游、扩大台湾农产品进口等民生议题入手,让台湾民众切实感受到交流带来的红利,从而为两岸关系的改善奠定民意基础。
最后,需要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正如郑丽文所说,“九二共识”是两岸和平的“定海神针”,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两岸才能恢复制度化沟通,才能解决包括民生、经贸在内的一系列问题。任何试图绕开“九二共识”、搞“隐性台独”的行为,都只会让两岸关系更加紧张,让台湾民众的利益受到更大损害。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