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以用户为核心!昆仑山“开瓶洒”如何撬动3亿流量,塑造品质典范?

一个品牌,如何才能真正走进消费者内心?近期,昆仑山矿泉水以一场始于用户讨论的“开瓶洒”现象,给出了属于自己的答案——从抖

一个品牌,如何才能真正走进消费者内心?近期,昆仑山矿泉水以一场始于用户讨论的“开瓶洒”现象,给出了属于自己的答案——从抖音、小红书上的零散讨论,到3亿+播放的抖音挑战赛,再到全网关注饮水品质,最终让“开瓶洒水”成为海拔6000米水源地的天然印记。这场看似偶然的传播,实则是昆仑山矿泉水“以用户为核心”的精准实践,既通俗地解决了用户疑问,又专业地完成了品牌价值升维。

从“尴尬瞬间”到“创意狂欢”:用户自发引爆传播

最初,“开瓶洒”只是用户生活里的小插曲。在抖音上,有人拍下情侣开昆仑山时水花溅到衣服上的哭笑不得,有人分享闺蜜聚会时洒湿桌面的小尴尬;小红书里,“为啥昆仑山总灌这么满”“开瓶必洒有解吗”的话题热度持续升温……这份关于昆仑山矿泉水的好奇,恰恰成了传播的起点。

昆仑山没有回避这份疑问,更没有硬推广告,而是顺势搭了个“舞台”:在抖音发起#昆仑山开瓶不洒挑战。没想到,这场轻量化引导直接点燃了创意火花:科普类达人点破气压差的洒水原理;武术爱好者用“太极式开瓶”让水花乖乖“听话”;普通用户也玩出花样,情侣比谁手稳,家长带着孩子做开瓶实验……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这场挑战赛在抖音收获超3亿次播放量,诞生了诸多用户原创内容。更关键的是,用户不再是看客,而是主动为品牌发声——当大家为“如何开瓶不洒”绞尽脑汁时,“昆仑山和别的矿泉水不一样”的认知,已经悄悄扎根。这正是品牌传播的精髓:不用刻意制造话题,只需抓住用户的“真疑问”,给他们一个表达的机会,就能让“小现象”长成“大热点”。

从“官方破题”到“用户实证”:用实践破解认知难题

抖音挑战赛的热度下,用户虽沉浸于创意互动,却仍藏着核心疑问:“开瓶洒”到底是设计缺陷,还是另有隐情?此时昆仑山并未等待用户猜测,而是主动靠前,以官方释疑率先打破认知模糊。

品牌第一时间推出“真空箱对比实验”视频:视频里,通过真空箱模拟产品从高海拔水源地到消费者所在平原地区的变化过程,直观呈现——昆仑山的水源在海拔6000米的玉珠峰,工厂就建在水源地核心区,是世界上海拔较高的矿泉水工厂。高海拔气压低,如果不灌满,瓶子运到平原后,会被气压差压变形。所以只能把水灌得满满当当,紧贴瓶盖,这才导致“开瓶洒”。

随后,昆仑山矿泉水通过一组创意海报进一步点明:“开瓶洒”不是缺陷,而是高海拔好水的天然防伪密码——只有100%水源地直采,才会有“开瓶洒”的现象。将“洒水”现象与海拔6000米水源地深度绑定。

官方的清晰释疑,点燃了用户对昆仑山高品质好水的探究热情。营养、健康、科普类博主纷纷参与其中,精准印证了昆仑山矿泉水“净、矿、小、碱”四大黄金品质展开,形成“官方破题—用户验证”的闭环。这种模式不仅避免了品牌“自卖自夸”的生硬,更让高品质从抽象话术,变成用户可亲手验证的事实,彻底破解了品牌“说品质难取信”的行业痛点。

从“话题热度”到“消费转化”:场景落地让高品质走进生活

对品牌来说,再热闹的话题终需落地。昆仑山矿泉水则将线上积攒的热度,进一步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生活场景,顺利完成从“知道”到“购买”的消费闭环。

为了让这份“落地感”更具体可触,昆仑山特别推出“雪山情书礼盒”——将“6000米雪山”的纯净质感与“情书”的温柔心意相融合。礼盒外印着清晰的雪山剪影,内里搭配了雪山情书主题纸巾与矿泉水喷雾。礼盒底部烙印的 “山之巅水之极,昆仑山矿泉水”,是品牌初心的凝练表达,也是对品质的始终坚守。

本质上,“雪山情书礼盒” ,这一创意载体以 “产品功能 + 品牌符号” 的双核心逻辑,让纯净质感与情感价值在生活细节中落地生根,成为企业传递温度与专业度的暖心触点,也让品牌认知度与好感度,在一次次温暖的使用体验中悄然生长。

不止于限定礼盒,昆仑山矿泉水还将产品深度嵌入用户的日常生活场景:在高级菜品中,它是激发食材本味的默契搭档;对户外运动爱好者,它是高效补水的可靠选择;甚至在艺术短片中,也能看到它作为品质符号的身影……这些场景精准触达了高品质矿泉水的目标人群——当他们下次有需求时,自然会优先想起并选择昆仑山。

而对经销商而言,这场自上而下的传播更是一剂强心剂。自从线上爆火后,如今消费者进店常会主动询问“是不是那个开瓶会洒的昆仑山”,经销商的进货积极性与主推意愿也随之显著提升。这种“线上热度足、线下落地实”的局面,恰好呼应了品牌营销最核心的“落地感”。

结语:快消高端化,要懂“用户语言”更要做“实在事”

昆仑山矿泉水“开瓶洒”的传播,没有炫酷的技术,没有天价的广告,却可以看作是品牌传播的经典案例。它的核心,其实是三个“实在”的逻辑:

第一,听用户的“真声音”。别自己编话题,用户的好奇,往往是最好的切入点。“开瓶洒”本可能是痛点,却因为接住了用户的疑问,变成了品牌的“特色标签”。

第二,用事实做“硬支撑”。说品质好没用,要让用户能验证、能看懂。用户自发的探索、官方直白的解释,比任何华丽的话术都更能建立信任。

第三,让产品进“活场景”。高品质不是卖高价,而是让产品融入用户生活——不管是情感需求,还是运动、日常饮用的实用需求,只有走进场景,才能让“高品质”变成习惯。

品牌出圈,从来不是自说自话的游戏。像昆仑山矿泉水这样,懂用户的语言,做实在的事,把每一个用户的疑问都变成对话的契机,才能真正走进消费者心里,实现口碑与销量的双重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