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让人欲罢不能的古装大爆剧,那必须是《梦华录》,至今都没有一部古装能打得过她,这也是刘亦菲的最后一部古装,虽然背景是宋朝,但在表演花月宴的时候出现了唐代装束,美是很美,但同时也让人很好奇,为什么这些人头上都绑那么多“回形针”?说到这个就不得不再次夸赞老祖宗了,这个不是回形针,是现代的U型夹鼻祖,在古代叫折股钗,是用来固定头发的,梦华录里这些女性角色的造型都是参考的唐代《簪花仕女图》,做到了一比一还原。
折股钗又叫两股钗,最早可以追随到两汉,在隋唐时期风靡一时,下图的折股钗是在李静训墓出土,是由玉制作而成,一般都是用来扎高发髻佩戴,可以固定住发型,也有金、银、和田玉等不少的材质制作而成。
古人也有头发稀疏的问题,自己的头发又不足够梳高髻,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假发,而折股钗就可以固定,佩戴在头上美观还不会抢眼,更不会让自己在佩戴其它大型发冠或者簪牡丹花的时候显得乱糟糟,更何况还是金子做的就会显得贵气和温婉,在仕女图中可以看到,折股钗佩戴在头发侧面,这是因为她们中间都佩戴着很大的发冠。
折股钗可没有固定的佩戴方法,完全就是取决于唐代女性喜欢怎么戴,也有素雅简单的类型,简单用红头绳扎个高髻,发髻上佩戴很多折股钗,有种低调又高级的效果,很是清新自然,还带着几分慵懒美。
很多人都觉得折股钗是隋唐产物,其实折股钗一直流行到宋朝,在五代也是十分流行的,刘诗诗在春晚上的唐代造型参考的是晚唐敦煌女供养人,晚唐和五代是造型还有化妆最夸张的,刘诗诗的折股钗并没有完整的还原,只还原了一半,因为敦煌女供养人的折股钗插满头,看着更华丽,像个孔雀一样。
梦华录中女性的造型流行在晚唐五代时期,喜欢将各种配饰集中在一起,显得更灵动又大气,唐代前期和中期其实装扮都不是很夸张,到了唐中后期才开始华丽夸张的扮相,包括妆容,但是现在的电视剧妆容和造型能还原一样就已经很让人知足了。
隋唐将折股钗流行了许久,让人惊讶的是元代女陶俑头发后面也佩戴了一个折股钗,只不过是小款的,粗看还以为是头发没有扎好或者制作的时候粗心大意造成的小凸点,仔细看的确是折股钗。
宋朝的折股钗就有很多种样式了,直的已经很常见了,还有向下弯曲的,会给整个人都增加一些楚楚可怜的气息,宋朝喜雅,所以风格和唐代完全是两个极端,一个偏爱金色饰品,一个偏爱花冠,一个华丽到底,一个雅致到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