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PSA“香奈儿空间”焕新开放,打造黄浦江南岸文化新地标

11月24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三楼空间焕新开放,历经一年半的修缮与施工,全新升级的PSA三楼以“嘉柏丽尔·香奈儿空间”(EspaceGabrielleChanel)为名,集人文思考、设计展示、先锋表演、文化休闲为一体,汇聚图书馆、剧场、设计中心、江景休闲平台四项新功能,旨在打造黄浦江南岸文化新地标。

PSA三楼图书馆。PSA供图

这是PSA与香奈儿合作的“重头戏”之一。2021年9月,PSA与香奈儿文化基金共同发起了“新文化制作人”项目,每年公开征集优秀群展方案。2022年至2025年,“新文化制作人”聚焦“手艺再兴”“活性建筑”以及“剧场”三个不同角度,展现不同领域内的创新力量。2024年5月起,PSA与香奈儿开启长期战略合作,内容涉及博物馆空间功能提升、文献建设和收藏研究。

此次焕新启幕的图书馆总面积达1700平方米,由日本著名建筑师坂本一成执笔设计,从构思到落成,历时整整十载。建筑师延续了拓扑学中关于“连续性”的思考,将阅读体验转化为一场“沉浸式”的空间漫游。书架被巧妙嵌入一段缓缓抬升的坡道中,读者可沿这条迂回上升的路径,自由穿行于不同书籍之间。作为中国首个专注于公共当代艺术与设计的图书馆,这里精心遴选艺术、设计、建筑、文化及社会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出版物与影音资料。目前馆藏书籍总量为5万册,首期向公众开放逾1万册。“我们期望为每一位到访者营造深度阅读与思考的氛围,鼓励读者在此主动发现、自主探索,进而开启一段重新认识自我、连接世界的创造之旅。”相关负责人表示。

PSA三楼图书馆,PSA供图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空间坐落于图书馆二楼,是一个致力于系统性梳理、研究并书写中国当代艺术的平台。它携手中国当代艺术家、国际策展人与学者,共同追溯艺术发展脉络,典藏重要史料,并借助文献展、学术讲座、工作坊及出版物等形式,激活文献价值,连接历史、当下与未来。

11月24日至2026年1月23日,“因地制宜:侯瀚如策展之旅系列第一篇章‘四海为家’”在三楼图书馆展出。展览以“家”为线索,深入探究由侯瀚如的策展实践所引发的一系列关键思辨,通过七个章节重返1990年代以来的艺术创作和展览现场。

如果说图书馆提供了一场向内沉潜的漫游,那么剧场则汇聚了向外迸发的能量。更新后的剧场拥有300个座位,能够承接影像艺术、舞台表演、声音实验和新品发布等多种活动,并可与其他展厅联动,打破观看与参与的界限。11月23日,剧场特别呈现演出《所有可能的身体AP91》,艺术家小珂、子涵以真实身体、个体记忆、文化身份、民族舞蹈为载体和切入点,探讨当下身份认同与世界观,7位不同民族的演员作为共创者,将个人经历与身体叙事带上舞台,把身份认同问题置于当下社会语境中进行探讨。作品还引入AI作为“特殊表演者”,以此打破物理与时间的限制。开幕当天,“‘尺度·构成’——建筑空间的对谈”在剧场同步举行,PSA三楼图书馆的设计者、建筑师坂本一成介绍了项目设计的理念与空间特征,并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兴钢展开对话,探讨建筑中的身体感知与空间秩序等核心问题。

成立于2016年的设计中心psD(PowerStationofDesign)这次也迎来更新升级,三楼的展厅空间围绕暖通系统与地面更新进行了整体空间功能提升,将成为psD的核心展览与活动场地,将承载更多创意实践与跨界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PSA三楼300平方米的临江平台,拥有180度的开阔视野,将黄浦江美景尽收眼底。此次空间升级后,平台新增了咖啡和亲子休憩场所,观众可以在此感受都市生活的艺术气息。

当PSA的艺术灵魂与香奈儿的时尚美学相遇,不仅是一次跨界合作,更在国际时尚版图与上海城市文化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商业与艺术相互滋养、彼此成就,时尚与设计实现“双向奔赴”。

栏目主编:张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