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昨天去开家长会,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去开家长会的几乎都是女家长,大部分是

昨天去开家长会,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去开家长会的几乎都是女家长,大部分是年轻的妈妈。 爷爷奶奶偶尔能见到几位,男家长的身影确实不多,这在小学家长会上似乎已是常见情况。 再看学校的师资配置,授课老师中女性占了绝大多数,以30-40岁为主,男性老师主要集中在体育老师和校长岗位,学科授课的男老师确实少见。 细想下来,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家里多是妈妈负责日常照料和功课辅导,学校里接触的也多是女老师,要是爸爸因工作繁忙、常年外出等原因疏于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代表逻辑思维、勇敢担当的男性角色,难免会有所缺位。 不可否认,女老师温柔细心、耐心十足,在照顾孩子生活、引导日常行为方面很有优势,但单一的性别教学环境,确实让人有些担忧。 听几位家长交流,有的英语老师教学态度急躁,遇到学生学不会就言语过激,导致班级英语成绩整体靠后; 数学老师有时会因学生解题思路僵化而情绪失控,出现用书本轻敲学生或说些打击性话语的情况;还有位年轻语文老师,管理方式偏严厉,曾因学生不听话扔书,不小心碰到学生,虽然后来老师道歉解决,但也让人揪心。 其实,男老师偏少并非单纯是男性不愿从事,小学教师看似有寒暑假、工作稳定,实则要处理大量教学琐事和学生管理工作,压力不小,且薪资待遇竞争力有限,难以吸引更多男性投身其中。 而单一的女教师环境,缺少了性别视角的互补,在培养孩子坚毅品格、运动兴趣等方面,难免存在局限,不利于孩子全面发展。 咱们小时候上学,学科男老师并不少见,如今小学男老师占比偏低的情况,到底是职业吸引力不足,还是社会对男性从事小学教育存在认知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