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越南正式发布公告!   一纸公告,搅动三国商海,越南工贸部突然抛出重磅消息:

越南正式发布公告!   一纸公告,搅动三国商海,越南工贸部突然抛出重磅消息:正式启动对中国、印度、印尼山梨糖醇的“反倾销日落复审”。   这不是新战场,而是旧战火重燃,五年前的关税大棒刚要到期,越南又要重新审视这项被指“保护主义”的政策,是收手,还是加码?   山梨糖醇虽然名字听着像是一种甜味剂,但它的角色可不止是“让口香糖不发硬”。   它是食品保湿剂,是药品里的载体,是化妆品中的保水剂,几乎渗透进了你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2024年,这个小小的市场已经做到了19.38亿美元的规模,亚太地区吃下了三分之一。   而中国,正是这个产业链的超级工厂,全国总产能超120万吨,山东天力药业一家企业就占了全国的一半产能,堪称“山梨糖醇界的战斗机”。   从2018年到2024年,中国的山梨糖醇出口量几乎翻了三番,从8万吨飙升到22万吨,在全球市场上一路狂飙。   越南本土产能呢?可以说是“聊胜于无”,面对中国这样的大供应商,越南本地厂商显然吃不消。   于是,2021年动用了反倾销手段,给中国出口商加上了44.99%到68.5%的关税,这个税率就像是给山梨糖醇出口商戴上了脚镣。   如今五年期将至,按照世贸组织的规矩,这种反倾销税本该“到点下车”,但越南并不打算就此放手,而是启动了“日落复审”程序,打算看看这笔“税”要不要延续下去。   除此之外还有热轧钢卷、镀层钢板……几乎只要是中国能大量生产、价格有优势的产品,越南都在盯,这次山梨糖醇不过是“名单上的下一位”。   从数据上看,越南的操作并不算激进,1995年到2020年,越南对中国发起了14起反倾销调查,最终落地执行的只有8起,执行率57.14%,其实还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但2025年这波节奏,显然更频繁、更集中,尤其是在化工类、基础制造类的产品上。   为什么?很简单,越南经济正在转型期,制造业是它的核心竞争力,但面对中国产品的性价比压力,本地厂商的声音越来越大,反倾销,成了政府给本地企业“撑腰”的工具。   但这招真能保住越南的制造业吗?恐怕未必,反倾销税确实能在短期内压制进口,保护本地生产商,但代价是下游企业的成本陡增,尤其是中小企业。   越南本地没有规模化的山梨糖醇产能,原料一涨价,食品、医药、日化这些产业都要跟着涨,最终“喝苦水”的,还是本国消费者。   面对越南的这波操作,中国企业当然不能坐以待毙,但这场仗,不能光靠喊口号,必须靠数据、靠证据、靠程序。   WTO的游戏规则摆在那里,反倾销税能不能续命,关键在于越南是否能证明“如果取消税,中国的倾销行为会重新发生”。   这就给了中国出口企业一个空间,尤其是那些有能力优化生产成本、有实力开拓新市场的企业。   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提交反证材料,证明出口价格合理、市场行为合法,争取让越南调查机关“无从下嘴”。   同时,企业也要从长期角度考虑,把鸡蛋别全放在一个篮子里,越南市场虽然重要,但不是唯一。   加快布局东盟其他国家,开拓中东、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才是应对贸易壁垒的长远之策,毕竟,市场是流动的,政策也是短期的,只有产品力和市场布局才是硬通货。   从越南政府的角度来看,这种“防守型”贸易政策有它的逻辑:短期内稳住本地产业,争取喘息时间。   但问题在于,这种做法就像是在钢丝上跳舞,一方面要保护产业,一方面又不能把下游企业和整体经济拖下水。   特别是在当前全球通胀压力仍在、供应链紧张的背景下,过于依赖关税壁垒,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越南自己的企业也需要高性价比的原材料,一旦原料价格高企,最终会反映在消费品价格上,压缩的是整个市场活力。   从全球贸易的角度来看,日落复审原本就是为了避免反倾销税变成“永恒护身符”,WTO设定五年大限,就是希望成员国不要滥用这项工具。   如果越南把它变成了“惯性操作”,不仅会遭到出口国反制,也可能影响其自身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信誉。   山梨糖醇的这场复审,不只是一个关税问题,更是一次对越南贸易政策方向的测试,越南想要守住本地产业,中国企业想要守住出口份额,双方都要在规则之下“斗智斗勇”。   中国企业要看得更远,不局限于应对一国一地的壁垒,而是要通过提升竞争力、扩大市场、优化结构,走出一条多元化的出口之路。   越南若一味筑墙,也要小心别把自己关在里面,毕竟,市场从来都是讲性价比的,不是靠税率决定的。   这场博弈刚刚开始,胜负未分,但可以肯定的是:贸易规则是公平的,市场逻辑是冷静的,谁能走得更稳,就看谁更懂得顺势而为。 信息来源:越南对涉华山梨糖醇启动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