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11月20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安徽省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
根据《行动方案》,到2027年,安徽智能机器人产业将形成“十百千”发展格局,即培育10户以上细分领域国内龙头企业,突破100项以上关键技术及标志性产品,全产业链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到2030年,建成智能机器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全球有重要影响力的智能机器人产业高地。
聚焦“大脑”“小脑”强健“肢体”结构
《行动方案》提出,要围绕智能机器人本体设计、环境感知、运动控制、动态执行和人机交互等环节,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聚焦智慧“大脑”、敏捷“小脑”等智能决策与控制技术和强健“肢体”的高动态、高爆发、高精度运动结构,突破一批前沿引领技术。
争创智能机器人领域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平台,支持建设智能机器人数据训练场等创新平台。对建成且正常运营的省级智能机器人数据训练场、开源生态中心(社区)、中试平台、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类型创新平台的企业,按设备(含软件)投入分类分档给予奖补,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同时,面向工业制造、民生服务、社会治理、安全应急、文化旅游等领域,打造一批智能机器人整机产品。聚焦核心零部件环节,研制智算芯片、高精密减速器、高性能力/触/视觉传感器、高扭矩密度一体化关节、多功能灵巧手、高能量密度电池、聚醚醚酮(PEEK)工程塑料等一批关键部组件。
研发通用技术底座,包括机器人专用操作系统、高保真仿真平台、高质量数据集及开发环境等,推动与具身智能大模型深度融合,系统打造智能机器人应用生态。
场景建设有奖补最高不超过300万元
如今,智能机器人已经应用到生产、生活等多个领域。
根据《行动方案》,我省将加强场景应用推广,在工业、养老、文旅、应急、建筑等领域,征集智能机器人应用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遴选一批成效突出、示范效应显著的典型应用场景。支持场景应用方与技术供给方联合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按年度采购智能机器人总金额分类分档给予奖补,最高不超过300万元。
同时,鼓励各地在政务服务、民生保障、科普教育、卫生医疗等领域加大智能机器人采购力度。推动智能机器人与汽车、钢铁、有色、光伏、化工等重点领域国有企业产需对接。探索开展以租代售、委托租赁、杠杆租赁等现代化租赁服务。
梯度培育做大做强优势企业矩阵
在壮大产业集群方面,持续优化“双核引领、多点支撑”产业布局,按照“省级—国家级—世界级”集群梯度培育体系,有序推进智能机器人集群建设。支持创建智能机器人领域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对纳入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筹建名单的,给予所在市最高1000万元奖补;对成功创建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区的,再给予1000万元奖励。
聚焦焊接、喷涂、搬运、仓储、清洁等细分领域,鼓励本体、核心部件、集成系统等研发制造企业加强源头创新,梯度培育一批智能机器人领域的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做大做强优势企业矩阵。
对营业收入首次达到30亿元、20亿元、10亿元、5亿元和1亿元的智能机器人企业,分别给予3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80万元和5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
“比武”搭台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为完善产业生态,《行动方案》明确要引育一批机器人产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在制造业“揭榜挂帅”招才引智技术攻关项目中给予智能机器人领域重点支持,引进人才按规定享受省4.0版人才政策。
加强人形机器人行业标准规范、风险评估等研究。发挥安徽省机器人协会等行业组织作用,设立高水平专家咨询委员会,指导科技创新、推进行业自律、反对非理性竞争。
此外,依托世界制造业大会等平台举办智能机器人专题活动,联合国家级商协会举办智能机器人重大产业活动。积极参与国家级机器人重大赛事,举办省级智能机器人技术技能大赛,支持创新主体参赛和成果转化。鼓励领军企业加强国际合作,支持实施海外并购、设立海外研发中心,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大皖新闻记者姚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