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鸟山明的《龙珠》中,对《西游记》设定与片段的借鉴可谓是多方面的。首先,主角孙悟空的名字就直接取自《西游记》,这一设定无疑是最为显著的借鉴之一。在早期的设定中,孙悟空甚至就是一只Q版毛猴子形象,手持金箍棒,头戴紧箍咒,与《西游记》中的美猴王形象如出一辙。尽管后来经过修改,孙悟空变成了小孩形象,但尾巴和特定条件下变化成猿猴的设定依旧被保留了下来,这无疑是对《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一种致敬。
除了主角之外,《龙珠》中的其他角色也借鉴了《西游记》的元素。例如,乌龙这一角色就是妥妥的猪八戒造型,肥头大耳,手持九齿钉耙,性格也是奸懒馋滑的好色之徒,让人一看就联想起《西游记》中的二师兄。此外,早期《龙珠》中还出现了筋斗云、如意棒(金箍棒)、火焰山、芭蕉扇等《西游记》中的经典元素,这些设定无疑都加深了《龙珠》与《西游记》之间的联系。
不仅角色和道具,在故事情节上,《龙珠》也有对《西游记》的模仿痕迹。像早期冒险中,主角团队为了达成某个目标,历经艰难险阻前往各个地方,途中遭遇各种妖魔鬼怪和神秘挑战,这与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一路上降妖除魔、克服重重困难的情节架构十分相似。而且,在一些情节里,主角们也会借助一些神奇法宝或者特殊能力来战胜敌人,就如同《西游记》里孙悟空凭借七十二变、火眼金睛等本领以及各种法宝降伏妖邪一样。这些情节上的相似之处,进一步体现了《龙珠》对《西游记》设定的借鉴与融合。
另外,在《龙珠》的冒险旅程里,团队成员间的相互扶持、共同成长,也和《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相互照应、历经磨难终成正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比如,在面对强大敌人时,贝吉塔等伙伴从最初的各自为战,到后来逐渐学会与孙悟空等人默契配合,这种团队精神的塑造和《西游记》里众人齐心协力克服难关的精神相呼应。
还有,《龙珠》中一些神秘场景的设定也和《西游记》有相似之处。像在某些神秘星球上,有着奇异的自然现象和强大的守护力量,就如同《西游记》里一些神秘洞府或仙山,充满未知和挑战,需要主角们凭借智慧和勇气去探索和征服。这些神秘场景的构建,也是《龙珠》对《西游记》在氛围营造上的一种借鉴。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龙珠》对《西游记》的借鉴并非简单的抄袭或模仿,而是在保留原有元素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改编。例如,在《龙珠》中,收集七颗龙珠的设定就借鉴了《南総里见八犬伝》中的八颗珠子,但将其数量改为了七颗,这一改动不仅使得故事更加紧凑和有趣,也赋予了龙珠独特的文化内涵。同时,随着故事的推进,《龙珠》逐渐摆脱了《西游记》的框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世界观和故事线,成为了一部具有独立价值的经典作品。
鸟山明巧妙地将《西游记》中的经典元素融入《龙珠》,却又以独特的创意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力。比如,在角色性格塑造上,虽然乌龙借鉴了猪八戒的形象,但鸟山明为其增添了更多现代感和幽默感,使其成为一个既可爱又让人忍俊不禁的角色,这与《西游记》中猪八戒的传统形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道具运用方面,筋斗云在《龙珠》里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成为了主角们展现速度和灵活性的重要手段,其功能和表现形式相较于《西游记》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想象。而如意棒也不再仅仅是战斗武器,它在故事发展中承载了更多的情感和使命,成为连接角色与故事的关键纽带。
在故事主题上,《龙珠》虽然借鉴了《西游记》中冒险、成长和团队的主题,但更加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和超越自我的精神。主角孙悟空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追求更强的力量,这种对自我挑战和超越的执着,是《龙珠》区别于《西游记》的独特之处,也使得作品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和价值观。
此外,《龙珠》在视觉风格上也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它采用了更加夸张和富有动感的画风,将战斗场面描绘得淋漓尽致,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这种独特的视觉风格不仅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也使得《龙珠》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了广泛的影响力。
总之,《龙珠》对《西游记》设定的借鉴与融合,既体现了鸟山明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又展示了他作为创作者的独特才华和创新精神。正是这种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方式,使得《龙珠》成为了一部跨越时代和文化的经典之作。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