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影响现实。
这件事的底层逻辑很简单。
小混混张牙舞爪,愣装大哥,不讲什么江湖规矩,社会法则,也不懂什么犯法必究,帮派门道,就给你灌输一个道理,兄弟大于天,有兄弟就能成为扛把子。
简言之,《古惑仔》就是年轻人不气盛还叫年轻人吗?但不告诉你有什么代价,也不告诉你,他们到了中年老年或不得势,退下来了会怎么样。
当街砍人,随意杀人,怎么可能有好,拽的跟二五八万似的,出了事真以为大哥会保你?
可那些认为很酷的以为只要自己狂起来,自信起来就会妹子一大堆,小弟跟一片,殊不知三人团伙,五人黑社会。
却不知他们连铜锣湾都打不出去,去足球场装老大都装不起来,一把枪就能让他们抱头鼠窜。
山鸡猛龙过江,港台都说得上话,还不是得靠牧师救;乌鸦关公都敢踩,老大都敢杀,光有肌肉没有脑。
有上市公司的也不在少数,而不是自诩为双红花棍在街头超社会,蒋天生、蒋天养从来没有看得起过山鸡这种人。
教父是讲信义的,讲头脑,讲策略的,有些东西不能碰,有些东西必须守护,不是莽夫一般的小混混,所以需要有些学识才能看懂其中的门道。
他们的高端玩法就注定了年轻人不会喜欢,一来家族式的串联学不会,街头小混混哪有这个背景,二来教父到头来都是孤家寡人,众叛亲离,没有成群结队,不符合他们对老大的幻想,三来朝不保夕,哪怕从美国逃到了意大利依然有人追杀。
不是一言不合就上去砍人吗?怎么成了“我会给他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怎么还要用一辈子去学会小心。
看着不爽不痛快,还总要被说教,这不是年轻人追求的江湖,《教父》被判为老登电影不就显而易见嘛。
单这一点就与《古惑仔》天差地别,旗帜鲜明的看不上古惑仔那一套。
大D多张狂,谁都不放在眼里,结果钓鱼没戴头盔,被乐少一石头带走,乐少自认为安排妥当,大家都会选自己,还不是被下克上,跨栏运动员东莞仔有勇无谋,只配当棋子,邓伯帮内元老,地位极高,一句话不对付就让你滚下楼梯送命。
你以为是古惑仔式只手遮天的黑社会,内里却是身不由己的棋子,什么龙头棍,什么潇洒自由,什么江湖地位,什么规矩就是规矩,都是扯淡。
到头来还不如做本本分分的小市民划算,这样的《黑社会》能教坏年轻人吗?年轻人都不屑于学,出来混本就为了威风凛凛,结果还是小老百姓舒服,那不是白出来了。
毕竟电影片名都告诉你了,以和为贵,极具现实性,和气才能生财,而不是人在江湖、猛龙过江、只手遮天、战无不胜这种中二性质的年少无知。
他的黑帮片,哪怕涉及一点黑帮元素的电影,只要主角沾黑,结局必定很惨。
《奏鸣曲》《花火》里北野武自杀,《坏孩子的天空》中两位年轻人十年归来仍旧一无所有,《大佬》里被乱枪打死,《凶暴的男人》中被一枪爆头。
黑帮只手遮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那个奉道义,讲义气的江湖不复存在,有的尽是无仁义之战。
到了《极恶非道》,是北野武对黑帮片的一个总结和告别,切手指早不流行了,因为礼乐崩坏,秩序不在,人人都想着赚钱。
上层挑拨离间,下层以下克上,似一黑暗森林,消除异己,霸占地盘,冒头即被灭。
一旦踏入黑社会,此生都会带着这个标签,日子如履薄冰,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身首异处,成为别人的垫脚石。
本来想爽一把,结果命都搭上了,即便退出江湖,金盆洗手,也不能幸免于难,所以在传播性,影响力上差了《古惑仔》一大截。
那时候盗版盛行,内地处于一个变革和分裂的转型期,大众的法律意识不强,周围又有不少混混团伙,村霸菜霸各种地头蛇屡见不鲜。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久而久之,耳濡目染,便觉得混不是一件坏事,《古惑仔》趁虚而入,提供了一套简单明了的理论实践方法,自然被奉为圣经。
时代造就了某一阶段的“流行”,时间一过,那时的时髦就成了回忆,不会再次复古变成主流价值观。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