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金鸡奖最冷清领奖名场面!《哪吒2》154亿票房登顶,却让奖杯"包邮"回家 1

金鸡奖最冷清领奖名场面!《哪吒2》154亿票房登顶,却让奖杯"包邮"回家 11月15日晚,第38届金鸡奖颁奖礼的聚光灯下上演了极具戏剧性的一幕。当主持人苏有朋宣布《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斩获最佳美术片时,偌大的领奖台竟空无一人,导演饺子、制作团队及出品方代表集体缺席,最终这座国内顶级电影奖项的奖杯只能由组委会代为寄送,被网友调侃为"史上最孤独的金鸡奖杯" 。 这一幕迅速引爆全网热议,并非毫无预兆的意外。作为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哪吒2》以154.46亿的票房成绩登顶,跻身全球票房前五,其市场影响力远超同期多数影片——当届金鸡奖所有获奖影片的总票房加起来,还不及《哪吒2》的一个零头。但这样一部国民级作品,却仅获得最佳美术片这一技术类单项奖,未能入围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核心奖项,这种荣誉与市场表现的巨大落差,让网友纷纷猜测"缺席绝非偶然"。 官方给出的解释是"团队正全力投入《哪吒3》创作",这与导演饺子此前"新作面世前不参加任何活动"的承诺一致。据悉,为打磨续作,饺子不仅推掉了周星驰的合作邀约和2亿元平台评委合约,还将《哪吒2》的5亿元收益全部投入新作,团队甚至为10秒镜头耗时3天渲染,不满意的30分钟成片直接废弃。但对比过往表现,此次缺席仍显特殊:此前华表奖上,光线影业CEO王长田曾代为领奖并宣读感言;其他二线奖项中,也常有制片人级别人员出席,唯独在金鸡奖这个核心舞台,团队选择了彻底的"静默" 。 舆论场迅速分化成两大阵营。支持者力挺团队"专注创作才是正道",认为154亿票房早已是观众颁发的最高荣誉,金鸡奖的单项奖不足以匹配影片的行业价值,"学霸考了满分,何必在乎一张普通奖状"。反对者则担忧奖项公信力流失,直言当专业评判与大众选择严重背离时,缺席更像一种"无声的抗议",长此以往会让奖项沦为"圈内自嗨"。 这场风波的核心,实则是商业电影与传统评奖体系的长期矛盾。近年来,不少高票房、高工业水准的商业巨制在主流奖项中屡屡"陪跑",而受众较小的文艺片更易获得评委青睐。《哪吒2》的缺席,恰似一面镜子,照见了大众选择与专业评判、商业成功与艺术荣誉之间的碰撞 。更值得深思的是,本届金鸡奖还伴随着其他争议:评委会主任张艺谋的新片《惊蛰无声》包揽多项大奖,主演宋佳、易烊千玺分获影帝影后,被网友调侃"金谋奖",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评奖公平性的质疑。 事实上,《哪吒2》的沉默抉择,也是国产动画行业困境的缩影。近年来,国漫虽佳作频出,但制作周期长、资金压力大仍是常态,创作者往往需要在荣誉站台与潜心创作之间做出艰难取舍。饺子团队用行动证明,对创作者而言,最好的奖杯从来不是颁奖台的聚光灯,而是观众走进影院的脚步,是经得起时间打磨的作品本身。 如今,那尊"包邮"的金鸡奖杯已超越奖项本身的意义。它提醒着行业:当评奖标准无法与时俱进,无法充分认可不同类型作品的价值时,缺席的或许将不止是一个创作团队。而对于观众来说,无论奖项如何分配,能看到《哪吒2》这样兼具工业水准与文化内核的国漫崛起,能见证创作者"死磕作品"的倔强,远比领奖台上的光鲜更有意义。 这场无人领奖的颁奖礼,终成2025年电影圈最意味深长的隐喻。未来,中国电影需要的不仅是更多像《哪吒2》这样的优秀作品,更需要一个能平衡专业与大众、包容多元类型的评价体系。毕竟,真正的行业繁荣,从来不是奖项与市场的背道而驰,而是让每一份用心创作都能获得应有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