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中国科学院传来大消息! 10月28日,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宣布了一件事。戎利建研究员团队突破了核聚变用高温超导带材的金属基带技术。这东西以前一直靠进口,现在终于自己能造了。说的是哈氏合金C276金属基带。这材料是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的核心,没它就造不出约束上亿度等离子体的超强磁场。 这次突破的关键是团队自主研发的纯净化制备技术,能炼出杂质极少的超纯哈氏合金。比如硫含量控制在百万分之零点五以下,磷含量控制在万分之零点二以下,纯净度指标全面达到甚至部分超过了进口材料的水平,为后续加工打下了好底子。 团队攻克了把合金做成超长超薄带子的难题,成品厚度仅0.046毫米,差不多是头发丝直径的一半,但长度能达到2000米以上,而且表面光滑得像镜子,粗糙度小于20纳米。 这么薄的材料却特别结实,在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环境里,每平方毫米能承受1900兆帕的拉力,相当于指甲盖大小的面积能扛住190吨的重量。 用这款国产基带做出的超导带材性能很顶。企业试用后,制备出845米长的带材,在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环境下,平均临界电流达到594安培,均匀性也很好。 尤其在零下269摄氏度、10特斯拉的强磁场下,性能依然出色,临界电流超过1058安培,这和用进口基带做出的产品水平差不多,标志着全国产化链条真正打通了。 产业化一步也跟上了。金属所已经和东部超导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签了框架协议,先期供应20吨基带。 这意味着不是实验室里做出样品就完事了,而是能批量生产,开始真正替代进口货,保障国内可控核聚变等大科学工程的材料需求。 这项突破的战略意义在于,它解决了我们长期被卡脖子的问题。以前这种关键材料全靠买国外的,不仅价格贵,人家说断供就可能断供,现在咱们自己掌握了从材料冶炼到带材加工的整套技术,供应链安全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机智]照我看,这项突破不只是解决了一个材料难题,更体现了咱们国家在高端制造上埋头苦干、自主创新的韧劲。它给未来的清洁能源,特别是人造太阳梦想,铺了一块更稳当的基石。 大家觉得,这类核心技术的突破,对咱们国家的长远发展有多重要?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您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