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谁都没料到这反转!   国民党这波人事操作太绝了!被边缘化好久的“柱系”突然杀回

谁都没料到这反转!   国民党这波人事操作太绝了!被边缘化好久的“柱系”突然杀回马枪,嫡系全拿实权,岛内直接炸锅。   11月6日的人事名单一公布,张雅屏掌考纪会、游颢守南投、李昶志抓青年、牛煦庭当发言人,洪秀柱当年的核心班底全员握实权,没人会天真以为这是单纯的派系平衡,郑丽文刚上任就亮出的这张牌,藏着对民意、对手、选举的三重精准算计。   民进党同期的人事操作恰好成了最好的参照物,8月赖清德搞的“内阁”改组,号称调整16人升级为“2.0版”,结果细看全是现任副部长升任或内部调动,被媒体批“换汤不换药”。   最该为“大罢免”失利负责的柯建铭等人赖着不走,反而把专业性官员换掉,甚至拉来陈水扁时代的马永成、罗文嘉等“扁朝人马”撑场,试图靠深绿基本盘稳局。   反观国民党,直接把沉寂多年的“柱系”推到台前,两者用人逻辑高下立判。   民进党是关起门来巩固小圈子,国民党则是打开门对接主流民意。   民调显示,53.2%的台湾民众明确表示“不愿为台湾牺牲生命”,60%的人不相信“两岸难免战争”,58.3%的人支持“恢复两岸谈判”,这些数据正是“柱系”坚定的统派立场最肥沃的土壤。   党员激增的数据更能说明这场人事调整的民意基础,郑丽文11月1日上任后,10月19日至11月7日短短20天,国民党新增或恢复党籍者达2405人,其中1412人是首次入党,新北、台北、高雄这些关键地区增长最明显。   民进党还在抱着“抗中保台”的老调子,国民党已经用“柱系”的统派标签接住了民意转向。   对比三年前台湾防务部门民调45%年轻人“愿意为台而战”,如今这个数字暴跌到21%,就能明白“柱系”回朝不是郑丽文的一厢情愿,而是岛内民众用脚投票的结果。   中部选区的布局藏着最关键的选举心机,22个县市党部主委调整中,3个新任名额砸在台中、苗栗、南投的中部地带,台中市党部交给红派苏柏兴,南投则由“柱系”游颢坐镇。   这里可是蓝绿必争的生死线,2022年国民党在中部四县市平均得票率仅54.3%,只比全台平均高3.4个百分点,绿营渗透越来越明显。   更关键的是南投,许淑华当选县长后留下的“立委”补选席位,民进党早就磨刀霍霍,蔡培慧上次在第二选区拿下近6万票,随时准备反扑。   游颢作为南投现任“立委”,与许淑华配合默契,他的任命直接堵住了绿营的反扑缺口,这种针对性布局,比盲目争夺南部艰困选区务实得多。   张雅屏执掌考纪会这步棋,戳中了国民党多年的痛点,过去国民党总被诟病“纪律松散”,部分党员为了讨好中间选民,刻意模糊“九二共识”立场,甚至与“台独”势力暧昧互动,导致党内声音混乱。   考纪会手握党员资格审查、违纪惩处的实权,连党主席的行为都在其监督范围内,把这个岗位交给“柱系”核心张雅屏,就是要立起明确的“纪律红线”。   对比国民政府时期因监督缺位导致的贪腐丛生、人浮于事,郑丽文显然想借“柱系”的强硬特质,彻底扭转党内“各说各话”的乱象。   张雅屏深耕两岸事务十余年,立场坚定且经验丰富,她的上任意味着今后党内再出现模糊路线的言行,必将面临实打实的惩处,这种“用人立规”的操作,比单纯的口号约束管用百倍。   35岁以下的李昶志任青年部主任,同样年轻的牛煦庭出任发言人,这两人不仅是“柱系”骨干,更懂新媒体传播逻辑。   牛煦庭谈两岸话题向来犀利,且擅长用年轻人听得懂的语言表达,他的上任能有效填补国民党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播空白。   对比民进党提拔30岁的李洋当“运动部”部长,却没拿出任何针对青年的实质政策,国民党的年轻化用人更显务实,不是找个年轻人装点门面,而是让认同统派立场的青年干部去争取同代人的支持。   “蓝白合”的可能性也因这波人事调整变得清晰。民众党主席黄国昌之前回应“抗罢四本柱”传闻时,明确表示要和国民党联手对抗民进党的“专制独裁”,这种态度为两党合作埋下伏笔。   “柱系”鲜明的“反台独”立场与民众党“反对分裂”的底线高度契合,没有强烈的派系排他性,不会像朱系等派系那样对“蓝白合”持保留态度。   郑丽文已经抛出合作构想,计划2026年在新竹市、宜兰县等弱势选区“礼让”民众党,换取黄国昌退出新北市长选举并支持国民党候选人,2028年“大选”甚至提议“蓝白配”。   游颢、牛煦庭等人的任命,本质上是为跨党合作扫清党内障碍,搭建组织基础,避免重蹈2024年“蓝白合”破裂的覆辙。   朱立伦卸任前率211名干部集体辞职,想给郑丽文制造权力真空,郑丽文通过启用“柱系”和军系背景的季麟连,打破了地方派系对党内权力的长期垄断。   这种“中央集权化”的调整,虽然短期引发不满,但对于国民党摆脱“内斗优于外战”的怪圈至关重要,“柱系”的强势回归,让国民党沉寂已久的统派声音重新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