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有记者问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木原稔,鉴于薛剑的“可怕”言行是否考虑遣返他?日本:我们

有记者问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木原稔,鉴于薛剑的“可怕”言行是否考虑遣返他?日本:我们要求中方做出解释,可法律上不允许遣返!   这句矛盾的回应,压根不是什么法律科普,而是把日本当下的进退两难摆到了台面上。   这事的起因得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冒险发言说起,11月7日,高市早苗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公然宣称,台海若出现武力封锁等情况,“可能构成日本存亡危机”,到时候日本可行使“集体自卫权”。   熟悉中日关系的人都清楚,这不是简单的表态,而是把台湾问题直接绑上了日本的安保战车。   要知道,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里写得明明白白,日本承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现在突然抛出“存亡危机”的说法,无疑是撕毁了过去的政治共识。   面对这种赤裸裸的挑衅,薛剑在社交媒体上用日语回应,那句“那种肮脏的头就应该毫不犹豫斩掉”瞬间点燃了日本政坛。   不少右翼议员跳出来喊着要“驱逐薛剑”,甚至有团体在我驻日使馆外举牌抗议。   可真等记者把问题抛给负责外交事务的木原稔,这位高官只能搬出《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承认外交官享有的管辖豁免权让他们束手无策。   高市早苗敢这么冒险,真不是日本有了对抗中国的底气,更像是一场转移国内矛盾的赌局。   翻看她的执政数据就知道,上台刚满三周,支持率就跌到32%,创下近十年首相就职初期的最低纪录。   国内核心CPI连续6个月超过3%,食品和能源价格涨得老百姓怨声载道,自民党内已经有议员私下抱怨“再这么下去要丢席位”。   在这种情况下,拿台湾问题刷“强硬”人设,成了最省事的办法。   她想通过制造外部威胁,让民众暂时忘记民生困境,更想借着“危机”推动修宪扩军,她的内阁刚成立就把“修改和平宪法第九条”写进施政纲领,这次涉台言论就是为修宪找的借口。   这种投机连日本内部都不买账。最大在野党立宪民主党党首野田佳彦直接公开打脸,说高市早苗的言论“突破了外交红线,极具危险性”,明确表示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日本没资格插手。   前首相鸠山由纪夫更是在自己的专栏里写道,这是“用虚假危机绑架国家利益”,提醒大家别忘了二战时日本因对外扩张付出的代价。   媒体方面,《朝日新闻》发了篇社论,警告这种言论“可能让日本卷入不必要的军事冲突”,《每日新闻》则统计发现,关西地区有72%的企业主担心中日关系恶化影响生意。   就连冲绳当地政府都发了份声明,反对任何可能引发战争的言论,毕竟冲绳曾是二战战场,当地民众对战争的恐惧刻在骨子里。   光有内部反对还不够,日本真有能力兑现所谓的“集体自卫权”吗?看一眼2025年的防卫预算就清楚了。   虽然总金额提到8.7万亿日元,占GDP的2.5%,看似规模不小,但32%都投进了高超音速导弹研发,15%给了太空和网络作战这些长期项目,真正能立刻调用的常规战力预算反而降了2%。   日本防卫省自己的报告显示,海上自卫队订购的3艘新型护卫舰要2027年才能服役,航空自卫队从美国买的F-35战斗机,交付周期长达3年,现在能随时起飞的先进战机还不到30架。   日本想拉着美国一起冒险,可美国压根没接茬。五角大楼近期泄露的一份内部评估报告显示,美军介入台海冲突的意愿不足40%,更倾向于让日本当“马前卒”。   美国驻日大使最近接受采访时,只含糊地说“支持美日同盟”,压根没提台湾问题,这种暧昧态度已经很说明问题。   国际社会也没人站日本这边,联合国人权高专办近期的发布会只字没提所谓“言论争议”,间接否定了日本把外交表态政治化的做法。   德国工商总会更是直接发声明,说“中日关系恶化将严重损害欧洲企业利益”,言外之意就是反对日本挑事。   经济上的软肋更让日本不敢真的撕破脸。2025年1到9月,中日贸易额达到2870亿美元,日本对华出口的汽车零部件占其总产量的38%,半导体材料的对华依赖度更是高达65%。   东京证券交易所做过测算,要是中日关系恶化导致关税提高10%,日本汽车企业一年就会损失1.2万亿日元利润。   2023年日本强行排放核污水后,中国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直接让北海道渔业产值暴跌42%,这个教训日本农林水产省记得很清楚。   木原稔的尴尬回应,其实戳破了日本右翼的虚假强硬,想借着台湾问题讨好美国、转移国内矛盾,又怕真惹怒中国付出经济和安全代价;想拿薛剑的言论做文章,又被国际法捆住手脚。   这种进退两难的局面,都是投机取巧的必然结果。薛剑的回应看似强硬,实则是精准打击了日本的软肋,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划下红线。   现在高市早苗已经开始改口,说当初的言论是“假设性讨论”,这种前后矛盾的表态更显心虚。   外交博弈从来靠的是实力,不是嘴硬。日本要是还拎不清,继续在台湾问题上玩火,最终只会引火烧身。